思想解放永远是发展的总开关,这恐怕是改革开放40年最宝贵的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次巨大的变化,无一不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改革开放之初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这样,近两年我市深入开展的“远学扬州、近学许昌”“学深航、促创新”“学成都佛山、促转型发展”三次大学习亦是如此。
回首改革开放初期,焦作同全国一样百废待举、建设任务繁重,辨明真理、解放思想成为当务之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焦作市委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真理标准讨论。1979年9月17日至19日,市委召开为期3天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会,随后,全市各条战线、各单位广泛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使广大干部党员群众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升华,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这次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吹响了我市改革的号角。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市委、市政府便开始着手对全市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生产进行恢复和调整。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实践,1984年,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印发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冲破现行体制中妨碍经济发展的一切旧框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拉开了我市改革开放的帷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层面的对外开放逐步由沿海地区向内陆腹地推进,市委、市政府及时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外开放工作的决定》。20世纪90年代,响应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在全市农村普遍开展创建小康村活动的意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鼓励和推进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逐渐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著名经济和社会学家费孝通对我市农村和乡镇企业进行视察后,高度评价“不到焦作不知中原之富”。20世纪末,随着焦作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焦作开始探索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全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转型之路,“焦作山水”逐渐成为我市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只有思想大解放才能促进发展大提升。2016年以来,我市组织全市干部群众开展了三次大学习,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着力转型升级,致力创新发展,努力开创新时代焦作发展新局面。三次大学习,是我市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一次思想再升华、思路再拓展。通过深入开展“远学扬州、近学许昌”“学深航、促创新”“学成都佛山、促转型发展”等活动,全市上下解放了思想、明晰了方向,建设“四个焦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把焦作建设成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的奋斗目标已经深入人心。
思路清则方向明,观念变则天地宽。我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大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服务方式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焦作经济转型发展。经过全市上下两年来的共同努力,“双十工程”开花结果、“1020工程”阔步前行、“四城联创”成效凸显、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脱贫攻坚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全面铺开,新型城镇化实现质的突破,城乡面貌显著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40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充满了变革、激情和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焦作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