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丰舒潍)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召开后,农村生活垃圾是否得到有效治理?乡镇是否按照要求新建或改造公厕?10月24日至26日,市委农办、市住建局、市爱卫办联合组成3个督导组,对全市11个县(市)区的农村垃圾治理情况和乡镇公厕新(改)建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打分排名。其中,6个县分数由高到低排序为温县、武陟县、博爱县、孟州市、沁阳市、修武县;5个区分数由高到低排序为示范区、中站区、马村区、山阳区、解放区。
据悉,在此次督导检查中,督导组从每个县(市)区随机抽查2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查3个行政村。全市共抽查了11个县(市)区各2个乡镇(街道),共计22个乡镇(街道)、52个行政村。
从检查情况来看,在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县(市)区积极行动。博爱县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于8月1日已启动试运行,截至目前,该县除山区外的152个村完成了向中标企业郑州清尘环保公司环卫一体化移交工作。农村垃圾治理方面,该县共11个非正规垃圾点,全部整治完成。沁阳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移交工作按照“合格一个乡镇,验收移交一个乡镇”的原则进行,确保11月10日前乡镇(街道)环卫工作移交结束,进而实现第三方公司和辖区乡镇共同管理运营的农村环卫工作机制。10月25日,沁阳市王曲乡进行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移交工作。武陟县詹店镇全镇垃圾实行城乡一体化外包机制。
同时,督导组在检查中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农村垃圾治理方面,部分县(市)区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推进机制,工作成效不明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四个环节”机制尚未建立,部分村庄没有垃圾收集设施,大部分村庄垃圾未外运,村庄内外随意倾倒垃圾现象严重。从现场抽查情况看,沁阳市、修武县、山阳区、解放区仍有大量陈年垃圾(包括建筑垃圾)未清理,沁阳市、马村区、中站区虽组织开展了陈年垃圾集中清理工作,但清理不彻底。同时,市场化保洁制度不完善。如:沁阳市、修武县、示范区都不同程度采取市场化保洁,但保洁效果不明显,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仍比较突出,部分村庄房前屋后、公共场所、坑塘沟渠、空闲地及道路两侧垃圾较多。博爱县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后,监督管理还不到位,城乡接合部有垃圾死角。该县孝敬镇、许良镇和磨头镇接合部有树叶杂草、农作物残叶、建筑垃圾存在。
在乡镇公厕建设方面,2018年,按照全市每个乡镇至少新(改)建2座公共厕所的要求,全市应新(改)建乡镇公共厕所108座。截至10月底,全市已开工建设96座,其中新建79座、改建17座,开工率为93%;已竣工57座,竣工率为55%,已竣工并投入使用49座。其中,博爱县竣工14座,武陟县竣工17座,温县竣工10座,修武县竣工5座,沁阳市竣工9座,孟州市竣工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