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视学生如己出,她把最好的教育理念钻深研透,她就是焦作市第十中学教师王燕。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王燕多年来从事教育事业的座右铭。从教26年,她始终如一地热爱着自己的教育工作,对学生严中有爱,用心血为农村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工作以来,我一直在农村学校任教,这里部分学生家长没有足够的知识辅导孩子学习,也有不少外来务工和留守家庭的孩子,所以我在教书之余,更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当了24年班主任的王燕,把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几乎什么“闲事”都管。
王燕坚持每天7时前到校,陪着学生打扫卫生、上早读,数十年如一日。2011年,焦作市开展“引桥工程”,王燕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她精心准备自己的第一次讲话;认真安排第一次班会;实行班务承包,把班级事务分包给每位同学。除了上课,她坚持在教室里办公,和学生一起听课,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一次次心灵的对话,学生们很快爱上了新的集体,适应了新的生活。由于在“引桥工程”活动中表现突出,王燕在2011年焦作市“引桥工程”现场会上作了《九月,爱的新起航》的典型发言,好评如潮。
班上有个学生父母离异,和奶奶一起生活,他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漫不经心,经常惹是生非。了解到这些,王燕就利用教育日记和他交流,每天写一段话送给他,这一写就是两年。“克服懒惰,先从小事做起,比如课堂上的坐姿,你要给自己定下目标,坚持一节课,坚持半天,坚持一天,坚持一周……能做到吗?”“运动场上,主要靠‘拼’,拼的不仅是竞技,更重要的是毅力。”“时不我待!明年的此时,你身在何处?是在好的高中认真听课,还是在为今天叹息?”温馨的提醒,善意的忠告,适时的鼓励,两本厚厚的教育日记,写满了王燕对这个学生无尽的关爱,也慢慢地改变了这个学生。2014年中招,该学生顺利考取了市第十一中学。回想起当年的情景,王燕脸上充满了幸福。“我一直认为,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么多年,我一直把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没有责任不教好他们。我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快速成长、健康成长。”王燕说。
2015年9月初,王燕班上一名学生不小心滑倒,造成了脚踝骨折。考虑到班级在四楼,于是,王燕坚持和孩子的妈妈轮流背她上楼进教室。半个月来,王燕背着学生上楼的情景成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在她的感染下,学生们也都抢着帮助受伤的学生,替她拿书包,扶她上厕所,王燕用真挚的爱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有人说教育是枯燥的,每天都在重复着备、讲、辅、批等几乎一成不变的工作。但王燕对这份工作情有独钟,她心静如水,清幽真实。她总是说:“学生喜欢有益有趣、紧张高效的课堂,我要多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课堂充满活力与激情。”在教学中,她研读课标吃透教材,积极尝试教学方法,用心把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课。她把诗歌教学上成朗诵课,任学生把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把讲台变舞台,任学生在表演中展示戏剧人物的性格;议论文成了演讲比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对抗中提高;作文课成了大讨论,文章优劣让学生来评判。“王老师的课堂总是那样熠熠生辉。她让我们喜欢上语文,爱上了读书。”王燕老师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教学技能、科学的班级管理深受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在2017年的中招考试中,全班51名学生,升入省级示范高中31人。
26年来,王燕先后获得河南省骨干教师、焦作市优秀教师、焦作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焦作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面对诸多赞誉,王燕总是一笑了之。“成绩属于过去,我会继续坚守在农村教学的岗位上,为解放区教育强区建设,注入新的正能量。”王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