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对马村区人民医院收费处工作人员王恩泉为患者垫付0.68元药费的真情故事进行了连续报道,引发读者广泛关注。广大读者纷纷表示,这样的报道很暖心。
无独有偶。细心的读者发现,今年7月份,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以及国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0.19元“良心药方”治好孩子丘疹的事情,也发生在马村区人民医院。
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发现,开出0.19元“良心药方”的赵飞琴在马村区人民医院不是个例,为患者垫付0.68元药费的事情在这里更是常有的事。在本报媒体矩阵刊发报道的留言区里,不少网友为该院点赞,并晒出自己在该院遇到的好医生。
从“一毛九”到“六毛八”,看似微不足道的数字,却是马村区人民医院良好医风医德的最好见证,与该院多年来厚植“仁心大爱、廉医为民”土壤密不可分。
在马村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武军的手机上,记者看到名为“博爱群”的医院工作微信群,群里每天都会被医患之间的暖心事刷屏。焦秀琴医生用私家车送独自出院的患者回家,神经内科医护人员从家里带饭给五保户患者吃……这样的事情在群里发出来,总会得到同事们的热情点赞。长期以来,该院形成了晒成绩、比奉献的医风院风,全院职工学先进、比先进、当先进成为常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和白求恩并肩战斗14个月、陪伴白求恩走过生命最后历程的庞满科老人,生前曾在马村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老人经常给医护人员讲白求恩的故事,激励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为人民服务。该院神经内科护士长赵玉枝清楚地记得,当年科室的护士们经常围着庞满科老人,听他讲白求恩的故事,当听到白求恩为了抢救伤员连续在手术台前工作了两天两夜,还争着为中国战士输血时,大家感动得落泪。也因为这样的渊源,白求恩精神在该医院广泛流传,逐渐融入到大家的日常工作中去。
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这样的话语:“将心比心,咱自己想得到什么样的服务,就设身处地地为患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病人本身身体不适、心情急躁,我们更应该有耐心、有爱心。”“我们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每一位同事都会这样做。”“这样的事在我们医院每天都会发生,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当前,我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来自哪里?来自一个个文明的人,一件件文明的事。如同马村区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这样,在本职岗位上尽力为他人着想、为群众做好服务,这就是最好的文明,文明使得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