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温县·马村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温县领导督导“四好农村路”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
前上作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
上苑村扶贫“微课堂”办到百姓心坎上
图片新闻
黄庄镇聘请48名村级廉情监督员
温县人民医院新门诊楼落成
一群人感染一座城
建海绵型游园 提升城区形象
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工作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群人感染一座城
——马村区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目之所及马村大地,人们传唱着崇德向善的文明歌,谈论着感人至深的最美故事,践行着真善美的文明行为,传承着平实质朴的乡土民风,共建与己休戚相关的文明城市。这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名片,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魂”。

  这些文明现象、文明行动吹拂着马村大地每一个角落,树立起新一代马村人崇德尚礼的文明风尚。

  全民参与,政府不再唱“独角戏”

  11月6日18时许,在文昌路与人民路交叉口一人行道旁,文明劝导员王艳见一位小伙子在红灯时越过安全线。她微笑着对小伙子说:“注意安全,等绿灯再走吧!”在善意的提醒面前,小伙子退到了安全线以内。

  王艳只是马村众多文明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员。如今,不论在马村的大街小巷,还是行政服务中心、医院等窗口单位,时常能见到志愿者在耐心细致地解答居民的各种问题,四处可见文明引导员温馨的笑脸……

  “大哥,您好,您知道焦作在创建文明城市吗?这是宣传单,请您看一下。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们需要做到不闯红灯、文明用语、爱护环境卫生……”近段时间,该区志愿者头戴“小红帽”,手拿宣传资料,走进社区、楼院,热情细致地向群众讲解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收集他们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意见和建议。

  该区通过开展“党员干部进街道、共建文明社区”、文明礼仪展演、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形成了“城区同创、干群共建”的工作格局。眼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已成为该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文明新风,劲吹广袤乡野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当下,尊良俗、除恶俗、树新风日益成为马村区群众构建精神家园的热切期盼,扮靓美丽乡村的共同心声。

  村容民居错落有致、群众休闲生活丰富多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时下,走进该区多个乡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美丽乡村和移风易俗推进的变化。

  在该区演马街道高寨村,村道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整洁的环境和错落有致的房屋令人耳目一新,“好家风好家训”“心灵美、语言美”等文明标语随处可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的文化墙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村持续开展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十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模范活动,用道德的力量扬正气树清风。走进武王街道东孔庄村,国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石碑首先映入眼帘。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探索兴建以构建精神家园为内核的文化礼堂、建设文化广场和戏曲舞台,每年举办文艺节目演出、国学讲座,为村民提供满足精神需求的公共载体,文化氛围形成了,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文明起来。今年重阳节,该区演马街道前夏庄村、马村街道下马村等村庄,都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准备生日蛋糕、水果礼品,吃一碗饺子、听一出大戏,营造了尊老孝亲的浓厚氛围。

  文明新风浸润美丽乡村。该区以脱贫攻坚为中心任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弘扬传统美德,引导民风向上向善,着力提高群众的文明程度,助力提升农村生活品质、改善环境面貌,真正让乡风民风新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活起来。

  留住根,记住魂。眼下,马村区越来越多的村民正享受着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红利”,倡导文明之风,为乡村注入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不正是我们期盼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故乡么?

  志愿服务,扎根马村大地

  一座城市的美,不仅在于它整洁的街道、亮丽的景点,更依赖人与人之间的踏实温暖。

  在马村,有这样一个说法,遇到临时困难怎么办?找“小红帽”“红马甲”来解难。该区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用实际行动走进群众心里,感染一群人、带动一群人,遍布城乡的志愿者,将做好事变成马村人生活的新常态。

  如今在马村,有带父出嫁的至孝女孩王帆,有“飞渡”长江天险的老党员程传信,有开山造林的愚公赵胡兰,有抗日老兵庞满科,有最美教师赵素香,有和睦家庭示范户梁南南……

  正是一个人、一群人的努力,感染了一座城。如今,马村处处涌动着爱的故事,大家每天用鲜活的事迹不断演绎和诠释着大爱的内涵。“凡人善举、从善如流”成为城市风尚,铸就“大爱之城”的美誉,提升着文明马村的新高度。

  如何让马村人成为文明乐章中的和谐音符?马村区这样回应:“文明之风建设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对此,我们既要有足够的恒心、耐心,又要有坚定的信心、决心;既要循循善诱,又要言传身教,在润物无声中植入文明新风尚,让文明之花在马村广袤大地上盛开绽放。”

  崔 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