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句话在孟州市化工镇东光村脱贫户姚志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孟州市农林局驻东光村扶贫第一书记崔战胜说,脱贫户姚志文在其的帮助下,提振信心,学习科技知识和种植技术,并通过科学种植花生,实现了脱贫。
11月1日,记者走进姚志文家,院子里干净、整洁,一角摆放着10余袋花生。“去年俺家种的花生纯收益达到1.7万多元。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我还申请到了无息贷款,购买了农用三轮车和花生摘果机,做起了花生采摘生意。如今,俺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姚志文开心地说。
今年35岁的姚志文与妻子文化水平都不高,最初只靠家里的4亩薄田营生。7岁的女儿与重病残疾的老母亲均需要人照顾。缺资金、缺技术,家庭负担重,成了姚志文一家走向幸福之路的“拦路虎”。
为了帮助姚志文一家摆脱困境,驻村扶贫工作队经常和姚志文谈心,鼓励他提振信心,并给他出谋划策寻找致富路。最终,姚志文决定通过种植花生迈出自己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2015年,姚志文将家中的4亩责任田全部种上了花生。驻村扶贫工作队邀请孟州市农林局的专家到村里给姚志文等贫困户培训花生种植技术,并通过测土配方帮助他们调整施肥比例。在专家的帮助下,姚志文的花生获得丰收,每亩花生的收益是之前种玉米、小麦的3倍左右,姚志文心里乐开了花。
随后,姚志文又先后承包了村里30亩的流转土地,使花生种植面积达到了34亩。去年,他通过国家的扶贫政策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无息贷款,购买了全自动花生摘果机,并和同村村民合伙做起了花生采摘生意。
驻村扶贫工作队还帮助姚志文的母亲申请了残疾人补助、低保补助,帮他的女儿拿到了义务教育补贴。姚志文一家逐渐实现了稳定增收,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