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最近,位于修武县北部深山区的云台山镇一斗水村的李家大院,每天都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门前除了停满各种颜色的小汽车外,还多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客满”俩字。
住民宿闻一闻农家美味,嗅一嗅农村花香,体验一番‘柴门闻犬吠’的感觉,正在成为游客新的追求。特别是今年十一假日期间,修武大部分民宿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现象,部分民宿在假期前半个月就已被订满。
民宿业已成为修武县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门路,有效拉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让山区群众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近年来,修武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旅游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探索“旅游+民宿+扶贫”等经济振兴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撬动脱贫攻坚的旅游扶贫之路。该县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特色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7个文件,投资5000万元打造民宿旅游环线,建设完善了西村乡金岭坡村等8个总投资910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先后建设了云上的院子、半山云窑、云台森兮、陪嫁妆村民宿村落等一批乡村民宿项目,为贫困山区发展民宿、脱贫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民宿开发使山村废弃的庭院、房屋变废为宝,山区群众闲置多年的资产有了收益,极大地缓解了政府易地搬迁扶贫的财政压力。同时,该县组织云台山镇、西村乡2个山区乡镇大力宣传民宿建设,扶持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服务接待,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民宿经营。
静谧的山巅,一间间废旧石屋,经过设计师的巧手,变成一座座古朴、雅致的旅游民宿。放眼窗外,苍山茫茫,绿树环绕。环顾屋内,青石、白墙搭配原木,一花、一草、一灯、一盏,品质不俗且不失温度。这就是云上的院子。
云上的院子位于金岭坡村。昔日,这里曾是一片废旧的石屋。如今,这些“沉睡”的资源被“唤醒”,设计师就地取材,并将古村风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融入规划设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集吃、住、游、健、养、乐于一体的乡村度假小镇,让建筑“再生”,让乡村“复活”。
建民宿、引游客、促增收,云上的院子乡村度假小镇项目的实施,“旅游经”“扶贫经”齐唱,可谓一举两得。据了解,该项目共流转农户废弃石屋245间,接纳周边100余名群众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1名,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户脱贫增收。
由民宿业带动发展的金岭坡村,各种规模不一的小店铺如雨后春笋。每逢节假日,到这里休闲、采风、体验的人们络绎不绝。该村党支部书记崔光禄感慨地说:“这么多年了,村里的年轻人都下山了,只剩下整天蹲在墙根晒太阳的老人。现在可不一样了,自从发展起民宿业,俺这与世隔绝的深山村又‘活’了,越来越热闹了。”
西村乡充分发挥云上的院子连接云台山东、西景区和民宿引爆点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了小东沟矿山旅游休闲园、虎路峪竹桂园生态文谷等民宿项目的实施,形成了山区民宿旅游带;以云上的院子为支点的民宿旅游,带动周边8个贫困村、256户贫困户通过从事民宿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同时,西村乡还规划建设了双庙“双峡市场”、甲板创村“象鼻山”市场、陪嫁妆村旅游市场等5个旅游市场,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其中,“双峡市场”设置经营摊位41个,21个贫困户年均增收1万元;甲板创村“象鼻山”设置就业岗位120余个,预计带动26户贫困户每年增加收入5000余元;陪嫁妆村旅游市场设置特产摊位19个,并通过挖掘“高员外招婿青龙陪嫁山庄”的历史传说,打造了“中国爱情第一村”的旅游IP,全年游客接待量达10余万人次,14户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直接带动19人脱贫增收。
截至目前,该县31个贫困山村已实现了整村脱贫,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走出了一条以全域旅游撬动脱贫攻坚的旅游扶贫之路,该县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
据了解,修武县民宿产业规划显示,到2019年年底,全县将培育乡村特色民宿示范村(或项目)8个、乡村特色民宿示范点(户)60家,年综合营业收入预计突破1亿元。
(辛文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