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为全面落实《焦作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我市将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域清洁河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四个标志性攻坚战为依托,在未来3年内,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强化河长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全面打好碧水保卫战。
在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方面,我市将利用3年时间,逐步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水平,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不断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并建立长效机制。其中,在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我市计划在2018年年底,使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到2019年,实现城市建成区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县(市)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其余县(市)基本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截污纳管、排污口整治任务;到2020年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其余县(市)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在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方面,我市计划到2019年,市区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7%以上和89.5%以上;2020年市区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6%以上和90%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85%以上。
在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方面,我市计划利用3年时间,排查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一步保障南水北调中线“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加强水源地环境管理,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其中,针对全市县级以上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排查整治工作,我市计划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县级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专项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在2020年年底前,健全水源地日常监管制度,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防止已整改问题死灰复燃。针对“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保障工作,我市将继续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焦作段)水环境风险防控,实施水质实时动态检测,建立完善日常巡查、工程监管、污染联防、应急处置等制度,确保输水干渠水质安全,并按规定设置南水北调总干渠(焦作段)两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标识、标志,到2020年,完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的整治,切实消除环境风险隐患。针对饮用水环境管理工作,我市将进一步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地应急保障体系。
在打好全域清洁河流攻坚战方面,我市计划利用3年时间,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改善河流生态流量,逐步恢复水生态。其中,针对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我市计划在2019年基本完成全部入河排污口(沟渠)整治;2020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务。2018年年底前,初步建立海河流域重点河流生态流量改善机制;2019年年底前,全面建立黄河、海河流域主要河流生态流量调度机制;2020年,建立生态流量改善长效机制。针对水污染综合整治及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我市将确保到2019年,沁河武陟渠首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确保到2019年,蟒河温县汜水滩、共产主义渠获嘉东碑村、大沙河修武水文站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Ⅴ类;到2020年,蟒河温县汜水滩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Ⅳ类。
在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方面,我市将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在未来3年内,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程,着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白色污染问题,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其中,针对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工作,计划到2019年,重点推进河流沿线村庄污水的收集处理;到2020年,实现全市农村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管控。另外,到2020年,全市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将实现有效治理。针对农村改厕后粪污污染防控工作,我市计划到2020年,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农村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管控。再者,计划2018年,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达85%以上,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2019年,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90%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2020年,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对于其他各项水污染防治工作,我市还计划未来3年内,开展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严格环境准入、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提升市级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水平、开展交通运输业水污染防治、节约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等工作。其中,在节约保护水资源方面,我市还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将年用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和公共机构,年取水量300万立方米以上的城市供水企业、大型和5万亩以上重点中型灌区纳入名录,初步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管理体系,并大力推广高效农业节水技术;到2020年,实现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20万亩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6以上,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20%和25%以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