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你从梦中醒来,推开窗,伴着青草的鲜香,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之城缓缓伸开臂膀,正拥你入怀。
焦作,一个以“青山相拥、绿水环绕,城在林中、景在城中,人居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为建设目标的美丽城市。她有一张闪亮的国字号名片——“国家园林城市”。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焦作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4012公顷,绿地率35.42%,绿化覆盖率40.5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97平方米。
在这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无论是在清晨还在黄昏,你都能随处看到精神矍铄的老人在绿树掩映下晨练,满脸幸福的父母护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在花丛中穿梭,还有穿着时髦、戴着耳麦的年轻人,在绿树与鲜花环绕的人行道上轻松慢跑……
市人民公园、月季公园、人民广场、龙源湖公园、生态植物园、缝山公园、龙翔矿山公园……俯瞰焦作,这些公园像一块块“绿宝石”,镶嵌在焦作的城市中。每个公园都充满魅力,在波光粼粼的湖水旁,在阳光照射的树荫下,在曲径通幽的碎石小路上,人们结伴而行,放松身心,缓慢而悠闲的脚步,走出的是一个又一个扎实幸福的脚印。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城市园林绿化面貌变化的内涵最丰富,意义也最深刻。
如果您是土生土长的焦作人,一定会记得,早些年,朋友相聚、举家联欢都要购门票进市人民公园,选个好背景拍照留念。而现在,人们对绿树红花、亭台楼阁早已不稀罕,因为走在大街上,百米之远就有一个小游园,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花园。
上世纪70年代末,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焦作许多单位修建起了假山、花坛等。至1986年,焦作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1.8%,人均公共绿地2平方米。市人民公园、月季公园、雕塑公园共占地945亩,是焦作市民休闲游玩的主要场所。
1988年,焦作组建园林绿化管理处,推动园林绿化事业迎来大发展,逐步加大园林绿化投资力度,到2002年达到1亿元。
2001年下半年,市人民公园、月季公园、雕塑公园三大公园全面改造后,在全省率先实行对外免费开放,在焦作结束了政府公园售票的历史。
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东风,焦作掀起了拆墙透绿、拆迁建绿的高潮,2003年4月,近百个分布于市区各个方位,内设雕塑、喷泉、广场、健身器材、花坛的街头游园绿地向广大市民开放。
随着焦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旅游带动战略的实施,焦作市区区划呈现放射性扩展,道路绿化带改造、新增道路景观建设向着高水平、高层次发展——市群英河游园、人民广场、龙源湖公园、缝山公园、森林动物园、塔南路迎宾大道、人民路景观大道、焦晋大道生态植物园等一批城市绿地景观相继建成,拉开了城市的绿色框架。2002年至2005年,焦作城市绿化指标逐年提升。2006年,焦作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建设让焦作变得更加美丽宜居,广大居民也直接享受绿色福利,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得到大幅提升。基于此,我市持续加大园林绿化资金投入力度,自2015年开始,又累计筹资约10亿元,先后建成市龙翔矿山公园、引黄入焦滨河公园、大沙河湿地公园、白鹭湿地公园和黎明脚步山地公园5个公园,以及丰收游园、普新游园等31个游园,8条道路和示范区生态广场。
自去年以来,我市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契机,一鼓作气,又持续推进多个大型公园项目的建设:
投资1.76亿元建设“两口一路”绿化提升项目,已完成微地形塑造、苗木栽植、道路广场铺设、雕塑小品制作安装、景观照明等任务,迎宾路高速口、中原路高速口以及人民路西段面貌一新,不仅提升了焦作窗口形象,也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休闲、健身、娱乐场所。
总投资2.28亿元的市城东公园已经开工,将成为集休憩、娱乐、科普宣教、运动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公园。
以汉文化为主题的山阳故城遗址公园项目正式启动。以该公园为核心的规划片区,将逐步形成集遗址保护、考古科研、文化展示、旅游商贸、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山阳文化新城。
如今,焦作市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地已达200多处,可谓满城皆园。焦作的公园,已经从城市中心走到市民身边,让市民开窗可见绿,出门可进园,尽情享受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