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嘉莉
执行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院领导坐镇一线、亲自指挥,节假日仍奋战在执行一线,加班加点整理卷宗……自“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开展以来,这些场景在马村区法院已成为常态。
当前,马村区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全院上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面贯彻最高法院“一性两化”工作思路,紧盯“四个基本”目标任务,围绕“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和“三个90%、一个80%”指标要求,聚焦发力,精准施策,用敢打必赢的信心和决心攻克一切难关,确保如期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执行答卷。2016年以来,该院共新收案件1314件,实际执结829件,实际执结率62.8%,法定期限内结案率90.31%,平均结案用时94.19天,执行到位金额1.0026亿元。通过开展执行攻坚三大战役、“春雷行动”“夏季雷霆”和“秋季攻坚”等专项活动,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内功+外力”
强强联合促执行
该院结合执行工作实际,举全院之力,集全院之智,确立了执行三项制度。
实行院长周例会制度。该院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例会,研究解决执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建立每日30分钟晨会制度。晨会院长到场,执行局长主持,全体执行干警参加。每位干警要汇报当天工作计划,反馈问题和困难。执行局长点评每日执行的案件,布置当天的工作,并现场分配任务,以便提高执行效率。
推行院领导包案制度。由院领导督办长期未结的、中央巡视组交办的案件及信访难案等“骨头案”。如信访人常某反映的马村区法院违规强制拍卖其公司土地、附着资产一事,该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联系常某,了解其诉求,同时听取承办人的案情汇报,并查看了卷宗中的有关笔录。经过评查,该案的执行程序合法,不存在违法违纪违规现象。评查结束后,该院领导第一时间告知常某,马村区法院的拍卖程序都是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的,并让其查看了相关材料。常某对该院的工作表示满意。据统计,在全市法院执行攻坚三大战役期间,该院领导共督办协调执行案件70件,结案65件,结案率为92.8%。
另一方面,该院积极寻求外力,主动争取党委、人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马村区委召开常委会专门听取法院关于“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汇报,专题研究解决执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马村区两办联合下发《关于支持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大力支持执行工作;马村区委政法委牵头25个部门建立执行联动机制,积极对接银行、国土、房管、工商、公安等部门,扩大司法网络查控范围,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格局;该院与马村区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在区法院建立执行案件救助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目前已拨付司法救助资金50万元,解决了一批“执行不能”的难案;马村区人大常委会、政协有关领导到法院专题调研执行工作,并派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执行攻坚活动。目前,该院已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为“基本解决执行难”提供了根本保障。
“惩戒+震慑”
强化执行威慑力
该院严格按照《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坚持刑事公诉、自诉并进,与公安、检察等部门密切配合,硬起手腕依法打击拒执犯罪,始终保持对“老赖”的高压态势。2017年以来,该院共判决拒执罪19案19人,彰显了司法权威。近3年来,马村区委政法委协调公安技术人员,多次配合该院执行攻坚小组行动。该院在公安大情报系统支持下,抓获多名长期躲债的“老赖”,执结了一大批涉民生、涉特殊主体的长期未结案件。
被执行人王某在判决生效后及执行期间,仍存在多次高消费行为并参与投资活动,完全有能力履行生效判决,但其拒不履行。该院遂以王某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其有期徒刑6个月。
同时,该院不断加大集中执行力度。重点针对涉金融、涉民生和小标的、涉农村等案件,集中力量,采取搜查、拘传、拘留、罚款等手段,不间断开展现场执行、夜间执行、假日执行活动。截至目前,该院共开展集中执行81次,司法拘留39人次,搜查46起。
2017年5月,我市某公司申请执行新疆某能源企业还款100万余元案件,执行干警李林鹏多次远赴新疆,找被执行人了解情况,促使被执行人认清形势,并与之协商解决方案。李林鹏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促使新疆某能源企业将100万余元欠款悉数履行。
今年年初以来,该院积极为辖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帮助企业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助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该院共受理涉企案件68件,标的额11亿余元,已执结20件,执结标的额3000万余元。该院通过调解、依法打击等方式,尽量减少保全措施的采用,尽可能减少对被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既依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促使其依法履行义务。在今年1月至5月集中开展的涉金融案件专项执行行动中,该院共为涉金融申请人执行到位金额5400万元,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出了积极贡献。
“科技+规范”
执行质效再提升
该院主动拥抱新一轮技术革命,始终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执行质效的“助推器”,让执行工作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
充实指挥中心队伍。该院定期组织执行局全体干警学习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执行指挥平台操作手册,使执行局全体成员都能熟练操作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精选2名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专业信息技术培训,使之全面了解指挥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指定技术人员将案件办理节点信息通过短信形式发送给案件当事人,同时将2016年以来已有的执行案件信息上传案件流程管理系统,推进阳光执行。
网络查控能力不断加强。网络查控“点对点”“总对总”系统信息源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目前网络查控已拓展到银行存款、车辆、房产、支付宝等多个领域,查控时间由过去的2~3个工作日到现在的2~3个小时,极大地缩短了查控时间。通过综合分析执行大数据,被执行人财难寻、人难找的难题得以有效解决;推出“微执行”小程序和公众号,让执行案件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赢得群众信任;可视化执行数据动态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财产处置变现力度不断加大。自从该院入驻淘宝网司法网拍平台以来,共网络拍卖28件,成交额5650.25万元。该院通过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打破多起执行案件僵局。某失信公司法人出差洽谈业务,在购买高铁票时被告知其公司已被纳入失信“黑名单”,不能购票出行。获知此信息后,该法人立刻联系执行法官,主动偿还执行款,案件成功执结。
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该院将执行规范化建设贯穿于执行攻坚始终,总结经验做法,制定具体措施,全面接受监督,助推执行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该院将37个执行信息节点交给专人进行把控,每天对即将超期或到期的案件进行监管,严格按照第三方评估规定,通过网络查控将案件的每个节点、采取的每项措施实时录入系统。截至目前,该院案件节点超期数为全市法院最低。该院通过执行公开系统,实时、自动地向当事人推送13个关键节点信息,并出台多项规章制度,明确操作步骤、质量要求和完成时间,实现了每个节点有章可循、每项实施有据可依,让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该院明确两位院领导专门负责卷宗评查,做到以评查促规范、以评查促质效、以评查促提升,并且紧扣第三方评估的56项考核指标,从执行质效、规范执行、阳光执行和执行保障四个方面,严格规范执行干警的执行行为。对于执行工作,该院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参与执行会诊和现场见证难案执行;邀请代表、委员到法院视察、调研、座谈,向辖区代表、委员定期通报法院工作;邀请代表、委员参与庭审、案件评查。每年召开新闻发布会2次以上,设立公众开放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300余人走进法院,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提高司法公信力。
该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红表示,当前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时刻,马村区法院将继续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提升规范化水平,在破解执行难上求突破,提升站位、对标冲刺,攻坚克难、奋力前行,下重力、抓重点、出重拳、用重招,举全院之力,高质量抓好执行工作,以最佳的状态、最好的准备、最优的成绩迎接第三方评估验收,坚决如期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