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筋不算长,发家致富把咱帮,客户盈门抢着要,闯进国外大市场。”
20年前,大批客户不远千里慕名找到沁阳市紫陵镇坞头村与皮筋生产户洽谈业务。现如今,坞头村人让小皮筋走出了家门,走进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卖到了国外。
“小皮筋产业给我们村带来了财路,让更多人通过经销商知道河南有个坞头村。”
10月30日,记者来到沁阳市紫陵镇坞头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武双庆第一句话就这样说。武双庆笑着把记者让进村皮筋产业展厅,详细地介绍了村里小皮筋产业发展的历程。
上世纪70年代末,坞头村有人从邻村学会了手工搓皮筋,村民纷纷效仿,由于销路不畅,出现了产量多销量少的窘境。为了给小皮筋找到出路,村民武自玉怀里揣着小皮筋从北跑到南,先后到沈阳、桂林、昆明、贵阳、重庆等城市寻找销路,最终在柳州市与义乌商户建立了业务联系,打开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大门,成为坞头村小皮筋产业开拓义乌市场第一人。
寻找到了市场销路,皮筋加工货源也要跟得上。坞头村人从最初的手工搓皮筋,到机械化生产,解决了供货慢的难题,解放了生产力。品种由单色调普通皮筋,变成了六大类型、500多个品种、3000多个款式,花色齐全的高档女士扎头用漂亮的皮筋饰品。
为了规范化、合理化管理,2017年,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沁阳市祺雅头饰品有限公司,“舒蔓尔”和“靓丫丫”两个品牌,逐步叫响市场。现在全村有72户从事皮筋加工业,从业人数达400多人,坞头村在义乌市场开设门店30多个,通过义乌市场,小皮筋远销南美洲、非洲等地,出口量占市场份额的35%。坞头村通过在淘宝网开店,增加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扩大销售量。从上世纪90年代年销售500吨,发展到现在年销售1万吨,坞头村皮筋占国内外销售市场的40%,全村仅皮筋产业年收入达2亿元。
小皮筋带富了坞头村,坞头村因为有了小皮筋扬名国内外。产业发展给坞头村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有了更长远的打算。2016年,该村规划了占地100亩的产业园区。目前,2栋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已建成,有24家小企业入驻产业园。产业园区计划在2022年完成21栋厂房建设,可满足160家小企业生产需求。
坞头村人笑了,从低收入到兜里钱多多、住小楼开汽车。坞头村人揣着小皮筋,经过两代人的努力闯出了一条致富路,最终实现了梦想。武双庆告诉记者:“现在坞头村人开始瞄准国际市场,让世界记住坞头村。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皮筋饰品定会大放异彩。”
图① 李四平是坞头村从事皮筋产业的第二代人,现在年产销皮筋达2000箱。
图② 坞头村到处可见晾晒、生产皮筋的忙碌身影。
图③ 展厅里不断有客商前来选货订货。
图④ 小皮筋已在淘宝网进行网上交易。
图⑤ 如今机械化生产替代了传统手工搓皮筋。
图⑥ 部分生产户已开始使用自动化数控机器生产小皮筋。
图⑦ 为保证订单如期交货,加工厂用工大增,村里70岁以下男女齐上阵。
图⑧ 快递人员在打包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