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笠
她在小学数学教育这片热土上已经默默耕耘28载,把一腔热忱奉献给教育事业,用一片爱心去关爱学生、帮助同事,她就是解放区团结街小学数学教师刘红艳。
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刘红艳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教研组长,她带领全组成员坚持每周三开展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她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力求每节课都上得精彩。
近年来,刘红艳自觉转变教育观念,阅读大量有关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了解课改新动向,努力追赶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她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承担了多项市级重点科研项目,所撰写的多篇论文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在课堂上,她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努力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在互动式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她的许多学生说:“我们都喜欢上刘老师的课。在刘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对枯燥的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刘红艳非常注重培优扶弱。对于后进生,她坚持“只激励,不指责;只帮助,不埋怨”的原则,在课堂上对他们多提问、多辅导,在课后与他们交朋友,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
2014年,解放区实施均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刘红艳被调到团结街小学北校区任教。不管在哪里工作,她始终用一颗爱心去温暖孩子们的心田,真诚地对待学生。她所教的班里有几名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管教,家庭作业不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不好。她主动与这几名学生的家长联系,要求他们与学校一起,共同解决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她常说:“看到孩子们越来越懂事,天天有进步,我心满意足,再苦再累也觉得值。”
担任教研组长的刘红艳,始终把青年教师的成长放在心上。她每星期都要抽时间去听组里青年教师的课,在课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意见,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8年来,刘红艳先后荣获省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区级优秀教师等称号,所教班级平均成绩始终在年级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