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扶贫先扶志 人勤百业兴
扶贫动态
给钱给物不如给技术
扶贫长镜头
除掉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扶贫长镜头
产业扶贫如何挑起脱贫攻坚“大梁”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1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钱给物不如给技术
——市委农办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实践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王 颖

  “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真好啊!帮钱帮物还帮技术,下一年,我们家打算贷款扩大养羊的规模。”11月14日上午,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土门掌村贫困户杜新河的妻子王爱英刚从地里回来,得知记者到村里采访扶贫工作,拉住记者聊了起来。

  今年61岁的王爱英一家8口人,老伴杜新河患有食道癌,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一家人的生活仅依靠儿子打工的收入。杜新河手术治疗后,为了督促他锻炼身体,王爱英从亲戚家里东拼西凑借了些钱买来几只羊,让杜新河放养。

  随着羊的不断繁殖,杜新河家养羊的数量也从最初的三四只增加到了十几只。然而,由于养殖技术缺乏,羊的品种单一,养羊并没有给杜新河家里带来多少经济收入。

  市委农办驻土门掌村帮扶工作组进入该村后,为杜新河办理了低保补贴,还给他的几个孙子孙女办理了教育补贴,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好转。驻村第一书记周延利还联系专家,上门为杜新河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帮助其提高了养羊收入。于是,杜新河夫妻俩想贷款扩大养羊规模。

  “输血”不如“造血”,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近两年,市委农办驻土门掌村帮扶工作组积极与相关部门结合,连续在村里开办技术培训班,让村民尤其是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通过技术实现就业增收。

  “贫困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开设什么专业。”周延利说。每次技能培训前,他们会给贫困户发放培训“菜单”,内容包括种植类、养殖类、技工类和服务类等专业知识。贫困群众“点菜”后,他们会跟相关部门结合,组织技术专家到村里授课。这种“订单式培训”切合大家的需求,受到热烈欢迎,仅能容纳40多人的教室里,常常聚集了近60位听课的学员。

  给钱给物不如给技术。在土门掌村,驻村帮扶工作组帮助引导贫困户家庭成员参加技术培训,不少贫困户家庭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

  今年春天,在村里开办的为期30天的糕点制作培训班上,贫困户秦毛刚的孙子秦辉学到了不少糕点制作技艺。培训结束后,周延利介绍秦辉到一家糕点店就业,月收入3000多元,除去花销,他每个月能补贴家里1000多元。贫困户周建设参加了果树种植培训后,改良了自家果园的桃树种植品种,使他家的黄桃、水蜜桃供不应求,收入也大幅提高;贫困户张小英的儿媳范爱玲参加了村里的厨艺培训后,在一家饭店找到了工作,月收入2000多元;贫困户张法根也在参加技能培训后,找到了如意的工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