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璐
实习生 曾苏文
本报通讯员 徐春浩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指挥棒在他手中似将军权杖,一点一划间指挥着合唱团犹如军队,整齐划一,气势磅礴。10月21日上午,记者在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厅见到了省级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党总支委员、副教授马安平时,他正在指挥排练迎春晚会。
今年46岁的马安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指挥系。自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2007年筹建之初,马安平便投身于学院的教学实践与管理中。他的课堂,学生总是早早地来抢座位,没有旷课迟到的,没有闲聊的,更没有“低头族”,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充满激情,被学生誉为“最不想毕业的课堂。”
带领声乐、器乐专业等学生排练是马安平的日常工作,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他牺牲休息时间,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进行。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他总是激情澎湃地站在舞台上指挥。
“马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郑州科技学院的演出,当时正值酷暑,舞台上没有空调,主演演唱三五分钟就会大汗淋漓,而马老师身着厚厚的西装,在舞台上片刻不停地进行着指挥。演出结束后,马老师脱下外套,随便一甩,整件外套就往下滴水,平时就怕热的马老师,硬是专注地演出了一个多小时。”同事董荻这样描述。
除了日常课程之外,作为理论系主任,马安平还负责学院的一些教学管理任务,并积极承担学院安排的各项工作。2017年10月,学院要接受教育部审核评估,马安平接下任务,熬了三天两夜,终于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别人干不了的活,他总是抢着干,有他在,我们心里都特别踏实。”该校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杨玉海感慨地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马安平的家在郑州,他不得不经常在郑州、焦作两地来回奔波。平时,他一周回家一次;忙时,近一个月才回家一次,与家人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提到这,马安平心里对妻子和孩子是满满的愧疚,好在有妻子的理解与支持,让马安平坚定了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继续为梦想努力。
工作之外,马安平还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自2014年起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以退休老人为主要成员的“非常之声”合唱团,义务为他们排练、教唱、指挥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目前,参加“非常之声”合唱团的人数达86人,平均年龄65岁,最大的年龄77岁,他们的精彩演出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在关爱退休老人的同时,马安平还带领“非常之声”的团员们与原阳县府庄村小学建立“结对帮扶”,由于该校师资力量紧缺,体、音、美等课程都没开设,他与合唱团的老教师们主动请缨,定期到该校给孩子们上音乐、美术课。每次看到孩子们围绕在身旁,马安平格外兴奋,更加坚定了艺术的激情不但要在高校迸发,还要在山区农村播撒,尤其是那些平时接触不到高雅艺术的地方。
“把激情传递给别人是最重要的,即使工作很辛苦,我也要尽可能摒去疲倦,展现自己最精神饱满的一面。”马安平深有感触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安平训练和指挥的合唱团先后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合唱比赛金奖、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歌声与微笑》合唱比赛最高奖项“微笑杯”、第六届海峡两岸合唱节金奖等诸多奖项。在2016、2017年排演和指挥大型清唱剧《抗倭英雄戚继光》作为省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在全省高校巡演十余场。同时,马安平也获得了省级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教师、校师德先进个人、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用激情和汗水谱写出精彩人生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