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壮大发展的扶贫产业正给贫困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在扶贫过程中刮起了人情风,以人情往来或者帮助推广宣传品牌的名义,向前来学习、考察、调研的工作人员赠送特色产品。
按理说,为扩大宣传影响,礼节性、象征性地给参观来访、学习考察的工作人员赠送适量的特色产品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地方却让这一简单的市场推广行为变了味,有的过于热情,把握不好量和度,好心办了坏事;有的过于刻板,不管考察人员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执意为之;有的打着宣传推广的幌子,搞别有用心的礼尚往来。凡此种种,均与宣传推广的初衷背道而驰。
不知节制、不守原则、不受规范的赠送特色产品的人情风如果盛行,一方面会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宣传推广、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的目的,还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负担和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会使参与学习、考察、调研的工作人员迷失在人情风中,悄无声息触碰法纪的底线、红线和高压线。
要谨防赠送特色产品的人情风。纪律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尤其是在扶贫领域更要坚持严上加严、细上加细、实上更实。一方面,作为考察参与人员,要挺纪于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学习、考察、调研相关纪律作风规定,认认真真学习,规规矩矩考察,真真切切调研,自觉杜绝相互吃请、赠送礼品的人情风;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尤其是要加大对一些扶贫领域“微腐败”的整治力度,始终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对于打着学习、考察、调研名义收受礼品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曝光一起、处理一起、警示一片,坚决狠刹无节制变味赠送特色产品的人情风。与此同时,要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学习、考察、调研等相关制度,对这些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人情往来进行规范,确保有章可循,让特色产品送得合情合理合法。
一言以蔽之,只有扎牢制度的“笼子”,高悬问责的“利剑”,才能刹住赠送特色产品的人情风,净化社会风气,促进扶贫产业健康发展,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