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开发性扶贫政策已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了“造血”式脱贫,剩下“最难啃的骨头”则是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如何确保这部分困难群体尽快脱贫?今年年初以来,市民政局围绕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坚持“保住基本、兜住底线、补齐短板”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民政兜底保障与脱贫攻坚全方位衔接工作,并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将民政兜底脱贫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等重大部署同向合拍、同频共振,多措并举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编牢织密兜底保障“安全网”。
严格兜底保障
确保民政行业扶贫政策落实
兜底保障,任务最艰巨、责任最重大,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是无法完成的。为此,市民政局勇于担当,将兜底保障任务扛在肩上,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民政行业扶贫方案及兜底保障脱贫政策,在全省首家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与就业扶贫联动机制。该局成立了民政行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调研宣传督导巡查小组,利用周二扶贫蹲点日,调研宣传督导。巡查小组采取明察暗访、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入村入户、座谈了解、实地查看等形式,开展兜底保障扶贫督导检查,党组成员定期听取行业脱贫和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汇报,研究行业扶贫任务,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或阶段性任务部署行业脱贫攻坚工作。
该局建立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高的工作机制,从2018年1月1日起,将农村低保年标准从3360元提高为3480元,人均补差不低于154元,实际人均补差达到161元,低保标准和实际人均补差均高于省定要求,对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收入低于低保标准,因残疾、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居民纳入低保,保障“两不愁”目标实现。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全市农村低保对象为7.49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1558万元,其中低保兜底保障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为20560人,发放资金2112万元;农村特困对象为4413人,发放特困供养金1956万元,其中特困兜底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为926人,为特困兜底保障扶贫对象发放资金249万元;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众实施临时救助,全市共救助5112户次,发放临时救助金697万元,其中为310户次扶贫对象发放临时救助金70万元。在实施医疗救助方面,全市累计困难群众住院救助28339人次,共支出住院医疗救助金22593万元,其中为4583名扶贫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721万元。对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深入开展困境儿童专项福利救助活动,有效解决了扶贫对象家庭特别是低保、高龄、空巢、留守、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
建立扶贫台账
抓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
该局在市、县、乡三级建立民政行业扶贫政策工作台账,每季度将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名单和享受民政行业脱贫政策人员进行信息比对,核查扶贫对象享受的民政行业脱贫政策是否落实,资金发放是否足额,是否通过社会化方式按时打入个人账户。县级民政部门委托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制作民政行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告知书,并告知扶贫对象所享受的民政行业扶贫政策和救助资金数,确保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知悉所享受的民政扶贫惠民政策。
同时,市民政局还印发了《焦作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城乡低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焦作市民政局关于印发〈焦作市农村低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对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实施动态管理。围绕“三清四查四重点”进行农村低保扶贫专项治理全面排查,并以市委专项巡视和省、市审计部门扶贫专项审计及政策落实审计为契机,建立了疑点核实台账,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在困难户身上。
做好自身扶贫工作
扎实推动脱贫攻坚
在做好全市兜底保障工作的同时,市民政局也承担着自身帮扶工作任务。根据市委统一安排,2015年8月,市民政局抽调精干力量成立驻村工作队,入驻博爱县孝敬镇西王贺村进行帮扶。
针对该村党建工作弱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市民政局驻该村工作队把规范党组织生活作为帮扶工作的突破口,按照村两委换届要求实时进行公告和公示,高质量完成了西王贺村两委换届工作,并指导村两委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使党支部组织生活逐步趋于规范化、常态化。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该局驻村工作队还筹资20余万元建设了村党员活动中心,为村内各项事务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了改善西王贺村基础设施建设,该局驻村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了村老年活动中心、深水井、6条街道2500余米长的排水沟以及村内近8000平方米街道硬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村老年活动中心配备了价值5万余元的文体活动器材,并协调市儿童福利院、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等14个局属单位和该局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慰问空巢老人、清洁家园等帮扶活动,形成帮扶工作合力。
扶贫不仅要精准,还要变“输血”为“造血”,让村民从根上彻底脱贫。为此,该局驻村工作队先后帮助西王贺村整合现代农业项目、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沁河滩区土地整理项目资金700余万元,用于田间道路、机井管网建设;协调争取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161万元,建成了10座半地下蔬菜大棚,每年可为该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中国财经报》对西王贺村“村集体+公司+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