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沁阳市紫陵镇范村,来自焦作市总工会的驻村第一书记刘火光很“火”,村民们尤其是贫困户有啥事都找他,请他出主意、帮忙想办法。
刘火光为啥“火”?
“他真正融入群众的生活,熟悉群众的思维方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干实事不来虚的。”范村村委会主任张天良说。
去年11月,46岁的刘火光到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千头万绪,不仅要身住贫困村,更要心驻贫困村。打从进村的第一天起,刘火光就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不仅五天四夜吃住在村里,周末还经常加班帮贫困户排忧解难。
“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就是要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把每户的情况摸清摸透,然后再进行精准帮扶。”刘火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驻村第二天,他就到贫困户家里走访了。
每到一家,刘火光都会用自己一口的博爱腔和贫困户拉家常,详细了解他们的收入情况和生活状况。听到这位城里来的第一书记不是普通话,而是满口方言,贫困户和他的距离感无形中就没了。而最让这位驻村书记获得群众认可的,是他把多年来涣散的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凝聚起来了。
“俺村一年也开不了几次党员会,大家各有各的‘小九九’。”走访中,一些党员贫困户向刘火光说起了村里党员队伍涣散的问题。
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刘火光决定从抓党建、促凝聚为突破口,认真组织落实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将每月20日定为范村党员的主题党日。在村两委换届中,刘火光引导政治素质高、有经济头脑、带富能力强的村民积极参与自荐选举,帮助村里平稳地完成了换届任务,结束了多年来村两委不健全的历史。
“刘书记说话管用,能办事!”村民们打心里认可了这位驻村第一书记。
今年夏天的一个深夜,贫困户李海臣的妻子李麦粉急匆匆地敲响了刘火光的房门。“刘书记,快帮帮我吧,俺孩儿找不到了。”原来,李麦粉10岁的小儿子因为和家人赌气跑了出去,她找了几个小时也没找到,急得直掉泪。
刘火光立即到村里的广播室广播寻人。在他的组织下,热心的村民们分成几个方向在村里及村周边寻找。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刘火光和李海臣才在范村和邻村交界处的一个废旧大货车里找到了孩子。
“刘书记是俺家的大恩人,不仅给俺大儿找工作,还帮俺找到小儿子。”李海臣激动地说。
今年5月,李海臣的大儿子到苏州打工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刘火光得知后,热心联系自己在苏州的朋友帮忙,当天下午就帮李海臣的儿子安排到了管吃管住的工厂打工。
听说贫困户李建军家里想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可资金遇到了困难,刘火光便主动找上门,帮他们申请贷款,还帮忙联系蔬菜种植专家前来指导;贫困户李金柱的妻子住院做手术,刘火光帮忙办理各类医保报销手续,帮他们申请各类救助,尽最大可能为其提供帮助……
村民的事挂心头,村民的难忧心间。刘火光就是这样用自己朴实的行动,践行着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