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西陶崛起正当时。
奋进在新时代,西陶发展,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镇域不富,区域难富;镇域不强,区域难强。相比城区,在人才、交通、信息、技术等诸多要素方面存在短板的镇域,如何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而今,曾经风光无限的武陟县西陶镇,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在兼收并蓄中前行,在优秀传统中涵养精神,在发扬光大中凝聚力量,接续奋斗、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在新时代再展威武之气,再扬发展风帆,高质量发展大潮涌动、亮点纷呈:
——近日,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所等机构发布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西陶镇再次入选“2018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围绕亿元乡镇目标,推动支柱产业持续壮大,斯美特、三丰纸业、华康糖醇三大企业突出自主创新,提升产能,利税大幅增长。去年,全镇全口径财政收入5483.1万元,同比增长21%。今年前三季度,全镇税收6170.9万元,力争今年年底突破8000万元,为明年实现亿元镇目标夯实基础;
——西滑封,多年来是全国、河南省农村的一面旗帜,怎样让这面旗帜高高飘扬、形成一个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特色小镇?该镇与浙江大学设计团队接洽后,已完成西滑封特色小镇项目1.5万平方公里的详细规划编制方案,并设计出全市高标准的村史馆,打造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红色教育基地。
对于焦作来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乡镇、差距在乡镇、潜力在乡镇。如何构建布局合理、梯次分明的现代城镇体系,是形成镇域竞相发展格局的关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记者在西陶镇采访时听到这样一种说法,镇域经济有“三缺”:人才、创新、资金,可谓“先天不足”。大中城市就像“抽水机”,高端人才、高端项目往往被“抽”到大中城市。
焦虑、压力之下,思路亟待理清。其实,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非常丰富。“手里有几把米,决定了做饭的本钱。镇域的要素禀赋条件,决定了产业生产力发展的结构。”西陶镇党委书记冯会民说,大镇不能过于追求外延拓展,而要追求高质量的内涵提升。西陶的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遵循,推动镇域经济螺旋式上升,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重整行装再出发——好事办好,打基础谋长远,激荡干事创业的澎湃活力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冯会民说,人民为中心,民之所思、民之所盼,即政之所要。唯在兹念兹,让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百姓生活才能节节高。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西陶镇体现得尤为突出。为全力助推乡村振兴,该镇以建设“四好农村路”为抓手,建立新型城镇小都市,改善镇域群众生活环境,将世纪路打造成“四好农村路”示范工程。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四好农村路”,就是老百姓的致富路、民心路、幸福路。X029西陶段总长9.6公里,尤其是中心镇区段(世纪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尘土飞扬。对此,老百姓调侃为雨天是“水泥路”、晴天是“扬灰路”,怨言颇多。去年以来,西陶镇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多方筹措资金,对世纪路4.3公里进行大修。工程持续10个月,主路面在今年4月底完工,5月1日正式通车。惠民利民,敢于担当。该镇着眼长远,高标准设计、高起点规划,对世纪路实施两侧人行道铺设、绿化、亮化和雨污管网、弱电入地及两侧外立面改造等工程。工程完工后,将极大改善群众出行环境,助推经济发展,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础。
人心齐,泰山移。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西陶镇通过推进村级事务精细化管理、党员“1+10”分包联户等举措,激发群众参与“四好农村路”创建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创建“四好农村路”,人人都是主人翁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该镇先后修建道路5.8公里,铺设管网5800米、道牙1.2万米,拆迁违章建设161处,清理门头牌匾426块,清理作业面69600平方米。
“路不通,发展就难搞。”“四好农村路”建设,聚拢了人心。路有了,乡亲们的心也敞亮了。产业转型路、惠民致富路、绿色发展路,三路同建惠民生。西陶镇还将“四好农村路”创建与特色小镇建设、镇域发展、产业布局有机结合,投资700多万元,建设西陶文化体育公园。而今,多功能健身广场、足球场、篮球场、老年人门球场、400米健身步道和党建文化长廊等已基本建成,得到了百姓点赞。
修好一条路,赢得百姓心。西陶镇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真心实意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人人心中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西陶镇情系民生的做法,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间,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活力。
出彩管党治党——“西陶党建”模式,催生发展活力,撬动发展动能
奋进在新时代,西陶正扬鞭奋进。西陶镇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融入日常,才能静水深流。今年年初以来,西陶镇立足党建工作实际,把握关键环节,创新工作载体,探索了“西陶党建”模式,让党建“动起来、活起来”。
新形势下,如何谋篇布局,改变乡村干部工作不合拍、责任不明晰的状况?“探索党建新模式,实行镇、村两级干部一体化、精细化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只有让辖区党员干部扛起责任,锻造钉的精神、啃的能力、硬的作风,工作才能更加高效有序开展。”冯会民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西陶镇党委探索实践基层党建“13444”工作模式,凝聚镇村工作合力,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村级事务精细化管理为载体,推动各项工作精细化、规范化开展。坚持“一周一安排、一月一小结、一季一观摩、半年一奖惩”工作推动机制,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营造了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
周一安排一周工作,周二安排脱贫攻坚工作,周三安排基层党建工作,周四安排土地环保安全工作,周五安排三资管理、人居环境工作,周六安排平安建设和信访稳定工作……
说起“西陶党建”模式,西陶镇镇长贾立新为每天召开的“碰头会”点赞。“任务优化、责任细化,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贾立新说,石荆村某废弃老厂因管道遗留的残留异味,被上级部门列为限期整改对象。西陶镇及时下达了整改任务,包村干部、包村领导、村两委成员现场办公,一天内问题得以解决。
为了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西陶镇创新村级干部管理办法,推行“亮明身份、积分管理、日常考评、党员联户”制度,将村两委干部的基本工资分为两部分发放,一是基本工资与上岗情况挂钩,二是绩效工资与工作业绩挂钩。
该镇东白水村党支部委员侯新和告诉记者:“支差应付的情况,曾屡见不鲜。现在实行精细化管理,村两委干部和镇机关干部‘绑’在一起。比如我,每星期三要参加镇里的党建工作例会,听安排、作记录,和包村干部逐条落实。责任落到肩上,马虎不得!”
镇村干部一体化、精细化管理,激发了镇村干部的积极性,解决了部分村干部不好管理、消极怠工的问题,比着干、学着干的氛围日益浓厚。该镇南阳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筹资40多万元高标准实施道路修建、排水沟修建、墙面整修等工程;西陶村多方融资7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全力配合武陟县农民体育公园建设;张武村规划10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创新思路承包给武陟县泰丰食用菌有限公司经营,并将上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20万元作为投资款入股该公司参与分红,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西陶党建’模式,让党建阵地‘活’了起来,党员品牌‘亮’了起来,党建元素‘美’了起来,正努力实现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贾立新说。
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眼光掣化“四镇”联创,资本活力涌动在黄河之滨
奋进在新时代,西陶正弯道超车。西陶是一座开放包容之镇,也是一座改革创新之镇。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该镇将继续发扬传统、发挥优势,确保投资者来时放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切实感受到社会尊重的荣誉感、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生活在西陶的幸福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日前,一位杜姓外来投资商急匆匆来到武陟县西陶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入册登记手续。短短一个小时之内,“一站式”服务大厅便为他办齐了所有手续。此乃西陶镇“四镇”联创中呈现的一抹亮色。
何谓“四镇”联创?冯会民说:“所谓‘四镇’联创,就是要把全国重点镇、河南省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西陶怀药小镇、西滑封特色小镇,这‘四镇’联起来、动起来、亮起来,拉动当地经济,带动区域发展。”
人口5.5万的西陶镇,曾是名闻遐迩的工业强镇、特色名镇。但略显尴尬的是,该镇原有的特色企业和特色产品,因个头不大、内涵有限,后劲不足。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义有二:提升传统产业,做优存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增量。去年以来,该镇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改组、改制、招商、引资,一系列的组合拳之后,激活了一池春水。原本在行业内游刃有余、顺风顺水的斯美特公司,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近年来的发展略显吃力。该镇引导西滑封村党委,吃透企业底数,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目前,斯美特公司持续向好,年产1万吨粉丝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原西滑封造纸厂,由于原产品单一,不适应市场需求于2012年被迫停产,经过招、扶、帮,目前已发展成为武陟县的纳税大户。
招商难、安商更难。把政府效率和政务质量这块‘短板’拉长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容量就自然扩大了。该镇在收费用地、引进人才、落户等方面不断完善优惠政策,建立项目联审、“一站式”办公、部门服务承诺等一系列制度。泰丰食用菌种植基地,就是该镇去年引进的一个外来企业。该企业总投资1.7亿元,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为让投资者在西陶镇安营扎寨,该镇制定了“保姆式”安商举措,根治“三乱”打“霸头”,为外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供可靠保障。同时,该镇设立外来投资服务中心,并与“110”“148”联动,及时制止并查处侵害外来投资者权益的案件。截至目前,该镇外来投资服务中心共受理投诉案件6起,都进行了及时查处,营造了“你投资、我欢迎,你办厂、我服务”的人文环境。
武陟县(沁南)“四大怀药”研究所所长李火金,在西陶镇扎营后,深感镇党委、镇政府营造环境的信心、爱心、诚心和决心。他也尝到了企业在发展经营中的甜头,从起初的一间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大公司。今年年初,总投资5亿元的泰康药业意向签订,就是李火金牵线搭桥引来的。利用斯美特的国内影响力,西陶镇形成华炬食品、康康食品、怀药食品新组合,搭建食品产业园,实现企业抱团发展,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目前,斯美特食品已挺进全国前五行列。
西陶镇经济发展起步早、发展快。几年来,在市场大潮中也涌现出一大批市场经营“能人”,这些“能人”为走出“深山”,谋求到外面大发展,弃乡到外创办企业。但西陶镇营造的新环境和快速发展的新局面,使一拨拨外来投资者在西陶镇这个投资乐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而且,有的外来投资者还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鳌头”。
从去年开始,西陶镇的投资新环境向“磁铁”一样,使一些弃乡“能人”重新回到家乡。河南交联电缆有限公司原在西陶镇后到南方,现又返乡。采访中,该公司总经理郭小福风趣地对记者说:“吃的还是家乡面、喝的还是小米汤,舒服!”
在采访中,记者见到正在企业调研的贾立新。他说:“招商、引商、亲商、安商、富商不能说在嘴上,要实打实、不能虚,要用行动感召他人,真正让外来投资者发展有奔头、经营尝甜头,才能赢得商客的心,招来更多的客商到西陶镇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西陶镇经过努力,打造新环境,目前已形成食品、造纸、电力电缆、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38家,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远销新加坡、埃及、马来西亚等国家。今年,该镇共签订外来投资项目4个,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3家,总投资13亿元,到位资金3.2亿元。
干就干到极致——环保倒逼,强化标杆意识,绿色发展衬出环保红花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共赢。发展与保护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如果经济发展一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吃祖宗的饭、欠子孙的债,不算本事、难以持续;不能环保上去了、经济下来了,只强调环保不顾发展,这同样不算本事。加强环境治理,利用环境保护来优化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可以实现发展与保护协调共赢。
古城村的田建富,把原来的防水材料加工厂拆除后,建成怀药加工厂,不但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而且经济效益可观。这是该镇近年来环保转型发展中的典型例子。
工业,是立镇之本、强镇之道。西陶镇始终牵住发展工业这个“牛鼻子”,形成食品、造纸、化工3个产业集群。传统的工业大镇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不代表落后,关键看技术是否先进,产品有没有竞争力。近年来,我们着力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坚持有增有减、有保有压,引导各行业引进先进设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装备水平。”冯会民说。
该镇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大小企业260多家,只要有利就上,大到上千人、小到几个人,可称“万箭齐发”,“散、乱、污”遍地开花。去年以来,该镇为打好环保主动仗,真正从“灰色”发展中走上环保发展之路,对于重点户、“硬骨头”,用“铁拳”关、拆、停企业86家,整治规范企业59家。
只有跳出问题看问题,才能有宽广的思路。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暂时性解决问题,还是放眼长远,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答案不言而喻。走进新时代,绿色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主基调,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呼唤。我们必须应时而动,要有破旧立新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摒弃旧的发展理念,在绿水青山中闯出一片新天地。贾立新说,环境是镇域经济的命脉。“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是目标,也是实践。
“铁拳”挥舞,所向披靡。西陶镇验收一个企业的标准是,无论企业大小,无论发展迟早,无论效益好坏,符合环保政策就要,不符合环保政策就坚决砍掉。古城防水材料厂不符合产业政策,无证经营,当即拆除;东白水联创塑胶厂虽符合产业政策,但未上环保设施,按要求上了环保设施后,生产正常、形势喜人。该厂厂长侯启明说:“以前生产提心吊胆,躲着生产。现在理直气壮敢干了,订单也多了,效益也好了。”
“企业如果不消灭污染,污染就会消灭企业。”三丰纸业总经理赵卫平向记者坦言,该公司曾经一度因为环境污染被停产整顿。为了达到环保标准,该公司改变原料结构,将过去的麦草制浆改为商品木浆和废纸浆,大幅减少污染。该公司投资1300万元,对污水进行深度治理,并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泥浆板生产线,处理固体废弃物,杜绝二次污染。目前,该公司污水处理设施齐全,符合新排放标准。“自从完成设备升级改造后,公司的生产成本每天增加近1万元,一年就达300多万元。虽然从短时间来看是给公司增加了经济负担,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赵卫平说。
无独有偶。位于该镇的华康糖醇公司,先后投资近1亿元,完成8000吨木糖技改项目、废水废气提标改造项目,年消耗玉米芯近9万吨,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5000余万元。尽管该公司新建木糖母液分离生产线和木糖渣回收生产线,实现生产加工玉米芯产生的废料渣变废为宝,但因排放污水超标而遭到环保部门的强制性整顿。为此,该公司投资880万元,对原有废水深度治理工程进行改造,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排污总量达到了规定的指标要求。
“作为工业强镇,绝不能以污染换增长,环境就是民生、环保就是政绩。”贾立新说。
关、拆、停后的企业,厂址怎么用?人往哪里去?西陶镇先后出台一系列救助措施和扶持环保型企业新举措,开设“涉案”人员培训班,进行“科目”训练。为找准发展新项目、给“能人”有再展示的舞台,该镇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经济“能人”,到周边、外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根据村情、人情“对症下药”,使一些关、拆、停的企业“死而重生”,重建“合法家庭”。
关、拆、停的企业,大部分企业“能人”重建了“新家”,还有一些需维护的“家庭”怎么办?一时间矛盾相撞,就有解散的可能。这些企业大部分是骨干企业,手续齐全,有问题需要整改。该镇对这些企业倾心关照,对照问题查排、对照缺点补养。三丰纸业是去年年初国家环保部下达的整改企业。该镇安管办全天24小时跟踪服务,对照下达整改的问题逐一销号,并帮助其一次整改到位,按照要求整改达标,后经环保部多次检查受到好评。
为民无止境,奋发更有为。新时代要有新思想,新征程激发新作为。西陶镇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有效的政策、更加务实的举措,诚邀天下英才,共享创新创业发展的机会,共同投身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在武陟建设郑焦深度融合首位节点城市进程中“挑大梁、打头阵、当先锋、做排头”,为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谱写高质量发展的西陶篇章。
西陶,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在展开;西陶,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现代化生态之镇已然崛起;西陶,一个引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示范区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本版照片均由宋祖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