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遭遇了一系列舆论困惑,这也引发了政府的密切关注。
围绕民营经济主题,10月18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开会;10月19日,刘鹤副总理和一行两会负责人接受访谈;10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10月2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为当前一些关于民营经济的模糊认识敲响“定音鼓”。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舞台。
中央已经给了“定心丸”,下一步各级职能部门如何为民企解困?
相信,很快会有更多的政策密集出台和落地,着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解决融资难、打消民营企业家的成本忧虑,帮助民营企业家融化市场的“冰山”、爬过融资的“高山”、冲过转型的“火山”。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关心支持爱护民营企业,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现在,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发展民营经济已经上升为从中长期角度进行综合调整与布局的高度,从中央到地方开始把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改善的目标,放到与防控金融风险、保障社会民生的同等层面,以综合、配套的系统性手段,出台金融、产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揽子政策、机制甚至体制。
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实施,表明民企发展的春天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