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金华
本报通讯员 宋 歌
今年年初以来,市科技局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动力,围绕打好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这张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科技创新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创新载体取得重大进展。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取得新突破,我市5家单位被拟定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辐射单元。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取得新突破,现入驻企业33家,二期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启动建设科技综合体,首批确定入驻项目13个。
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我市出台《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方案》,落实高企税收减免12178万元,落实首次认定高企奖补资金400万元。建立高企培育申报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通报机制,组织申报高企53家,创历年来新高。
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市评选表彰焦作市第二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13名(个),落实扶持资金825万元。新增河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名。新增国家万人计划创新人才2名(全省5名),居全省第一。
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筛选、评审和奖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示范企业(基地、乡镇)30个,落实奖励资金495万元。委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和焦作农林科学院编制《中科焦农绿色科技集成高效农业示范园项目规划》,谋划打造百亿元规模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制订《焦作市科技脱贫攻坚方案》,实施科技脱贫攻坚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化脱贫攻坚工程及开展科技脱贫攻坚网络平台服务行动等14项措施,为助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科技支撑。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持续活跃。建立健全县(市)区技术合同登记站点和网络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加强业务培训。今年年初以来,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6.9亿元,位居全省第三,较上年同期增长130%,提前完成省科技厅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我市继去年年底获批建设河南省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之后,今年又获批河南省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发放科技贷款9430万元,支持企业46户,初步探索了一条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难、融资贵的途径。
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不断深化与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的合作,举办中科院科技成果发布及对接活动9次,发布中科院科技成果(技术项目)26项,初步达成合作协议4项。不断加强与大连理工大学的合作,依托河南中轴集团加快建设“焦作市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评第一届河南省专利奖5项,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三位。2家企业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届军民科技融合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奖项,其中河南晶泰航空航天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成长组一等奖。
组织举办“创新焦作‘药王杯’中医特色疗法选拔赛”。围绕经济转型发展,我市面向全国组织举办了“创新焦作‘药王杯’中医特色疗法选拔赛”,参赛选手达2633人,其中参赛材料齐全的700多人,涉及肿瘤、血液病、传染病等九大类别,发现汇聚了一批中医特色药物,其中食管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白塞氏病、艾滋病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效果显著。目前,我市相关部门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分批对参赛疗法和药物进行技术测试评价。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深入持续实施科技支撑三大战略,加快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和平台建设,继续推进“科技综合体”建设以及科技金融结合,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积极打好科技脱贫攻坚战,助推我市经济转型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