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法院的执行干警,当他们向被执行人强制执行案件时,面对的往往是责备、辱骂,甚至是暴力抗拒以及形形色色的规避、耍赖。
即使这样,他们依然在努力。因为,有一种战斗叫执行,有一种精神叫忠诚,是为维护申请人胜诉权益的战斗,是与“老赖”斗智斗勇的战斗,是全心全意做好合法权益保护者的忠诚。
如今,正值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阶段,解放区法院执行局在该院党组的带领下,全体执行干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正进行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执行大决战。
炎炎夏日执行忙
金秋十月结硕果
从炎炎夏日到天气渐凉、变冷,他们执行的脚步从未停歇。
7月16日21时,解放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宋海燕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你们先回去吧,我再等一会儿。”宋海燕让同事们先回去休息,自己继续在电脑前等候。
当晚,该院执行局计划突击拘留一名涉案金额达12.8万元、拖欠时间长达4年的一名“老赖”。所有准备工作已就绪,但“老赖”似乎闻到了风声,当执行干警抵达现场后,被执行人却一直未现身。干警们有些气馁,宋海燕却不放弃。她说:“我们追踪这个目标已经很久了,今晚是最好的机会,说不定过一会儿他就出现了。注意隐蔽,原地蹲守,直到他回来!”
这样的等待、这样的无用功对于执行干警来说是常事,也最能考验他们的毅力和耐心。最终,在宋海燕的坚持下,该“老赖”于当日23时落网。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今天的目标是执行5起案件,找到人后,尽量当场执行,抗拒执行的立即采取强制措施。”7月6日8时,解放区法院执行局干警又一次踏上执行征途。之前,执行干警得到消息,一名“失踪”已久的“老赖”突然出现在新华街附近。15分钟后,5名执行干警驱车赶到现场,被执行人却不见了踪影。“快打开你的微信位置共享,我正在后面追。”申请人在电话中对执行干警说。10分钟后,执行干警透过车窗,看到被执行人的车辆正在等红灯,随即打开警灯,超车赶过去。十几秒后,绿灯亮起,被执行人企图逃窜,却被警车直接逼停在快车道。经过惊心动魄的追踪,执行干警成功将被执行人抓获。
被执行人徐某是我市某局的一名公职人员,2013年,他为人担保向银行贷款7万元用于小微企业创业。借款一年到期后,借款人失去了踪迹,徐某等多名担保人也拒不履行法院判决。2018年7月15日,申请人向解放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于信息不全,被执行人徐某连续变更工作单位,为执行增加了难度。7月18日,3名执行干警在户外连续走访4个小时,最终在马村区将徐某找到。
执行干警王超说:“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执行干警强烈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申请执行人的称赞。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院执行局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537件,结案1374件,未结163件,结案率89.39%。其中,普通执行案件1254件,结案1093件,结案率63.46%;执行恢复类案件188件,结案165件,结案率87.76%;执保案件403件,结案352件;执行异议案件48件,结案47件。截至9月30日,该院执行工作各项数据指标有7项位于全市法院第一方阵、3项位于第二方阵,整体数据良好,一直保持稳步提升。
“智慧执行”全覆盖
科技助力破难关
构建“全域立体化”格局,全方位曝光“老赖”;把全区478个网格管理员纳入执行队伍,充分发挥网格管理员“信息员、宣传员、联络员”的作用,让“老赖”无处可逃;在全市法院率先采取“分段执行”工作法,有效解决案多人少、执行力量不足等问题……
在“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阶段,解放区法院实行挂图作战、集团作战,一盘棋做谋划,一张图做到底,出硬招、下狠招,执行工作不断规范,执行体制和管理模式不断改进,“智慧执行”规模初现,执行案件质效显著提高,执行队伍形象明显改善,在全区形成合力解决执行难的格局初步形成,“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互联网助力执行,将“老赖”一网打尽。解放区法院在全市法院率先引进执行指挥应急调度服务平台,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处置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引进执行小程序,实现执行信息自动推送和网上送达。小程序是目前全省法院普遍适用的一款具有查询功能的信息平台,解放区法院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了自动推送功能,不但可以让当事人查询,还可将每个案件的执行情况、节点查控情况主动向当事人推送,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自己的案件情况,真正做到执行公开、阳光执行。5月份以来,该平台已向当事人发送信息230余条。开通微信服务号,实时向群众发布信息,第一时间公布执行工作进展情况、“老赖”名单、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涉民生案件、小标的额案件专项活动有序开展。今年年初以来,解放区法院结合工作实际,集中清理了一大批人身损害、交通事故、医疗损害、劳动报酬、抚养赡养等涉民生、小标的案件,促进了执行工作的落实。执行干警利用一天时间弄清了涉民生执行案件的底数,共计127起,未执行到位案件金额536万元,建立了未结处置工作台账,并将案件明细信息迅速发放给每一名执行干警,让大家明确工作重点,找准工作方向,形成工作合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专项活动开展以来,解放区法院迅速行动,对涉及当事人多、容易产生突发情况、影响社会稳定的民生案件,优先安排、优先执行。2018年上半年,该院共出动警车350余台次,集中搜查31次,拘留26人次。截至目前,该院已结案108起,执行到位金额430余万元。
“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开始,要更好地完成最高法院提出的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历史性任务,执行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会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科学安排,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宋海燕坚定地说。
只争朝夕加油干
砥砺前行谱新篇
本该和家人、孩子团聚的时间,却被用来查阅一摞摞案卷、一份份文书……安静的夜晚,法院办公楼里灯火通明,到处是撰写法律文书、录入案件信息、装订扫描卷宗的忙碌身影……
夜晚华灯初上万家团聚时,执行干警依然在挑灯夜战,为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及第三方评估迎检冲刺而挥洒汗水。
近期,该院执行局全体干警加大周末、节假日及下班后的加班频率,经常工作到深夜。他们针对第三方评估基本要求、内容、步骤、组织实施等要点,严格按照评估标准,认真做好信息录入和卷宗整理工作,确保材料齐备、规范有序,全力以赴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执行干警紧紧抓住核心目标,挂图作战,分类施策,为“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打下了良好基础。
执行干警王争镇说:“执行干警白天办案、接待当事人、划扣冻结财产、外出拘传被执行人,晚上则加班进行补录执行信息、整理执行案卷等工作。”他们的艰辛付出,体现在每一个电话约谈、每一下鼠标敲击、每一本案卷的装订中,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不是偏爱加班,而是护航正义。虽然一直盼望着加班越来越少,但在这个关键时期,既然加班难以避免,那么在加班路上的我们就会一直走下去。”王争镇说。
截至目前,该院执行局围绕最高法院提出的“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依照第三方评估体系已相继完成了“三个90%”“一个80%”和第三方评估材料的自查自评。
如今,“基本解决执行难”已经进入攻坚决胜阶段,解放区法院与时间赛跑,将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用优异的执行成绩和不断提升的执行质效,圆满完成评估验收工作任务。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任何豪言壮语,解放区法院执行干警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奉献着,用一项项工作业绩诠释了不平凡的意义,以一颗赤诚的心塑造着执行人的动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