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智玲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把每年的12月1日设立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今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活动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为此,记者近日邀请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主任韩志启,向大家介绍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大、不可治愈、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到后期患者的免疫功能基本丧失,很容易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造成各种严重感染、肿瘤等,最后导致死亡。因为在感染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并且无法通过外表看出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所以有较多的感染者不知道自己的感染情况。“虽然从外表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但是不能就此认为艾滋病离我们很远。”韩志启说,“一次不使用安全套的危险性行为就可能感染艾滋病。如果感染了艾滋病需要终生服药控制,并忍受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可能发生耐药而无药可用,同时艾滋病具有隐匿性较强的特点,容易在配偶间传播,给家庭带来更大的灾难。”
那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该如何预防?韩志启介绍,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3种途径传播,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专家正致力于研制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至今尚未生产出一种有效、安全,又能广泛用于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是,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在临床上,可通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几个环节去着手预防。中华医学会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指南(2015版)》中对艾滋病的预防描述得很精练: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性行为;不吸毒,不共用针具;普及无偿献血,对献血人员进行HIV筛查;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控制医院交叉感染,预防职业暴露感染;控制母婴传播。同时,对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的配偶、性接触者,与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的静脉药物依赖者以及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所生的子女,都要进行医学检查和HIV检测,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目前,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疫苗’。”韩志启说。他认为,艾滋病防治是全民的责任,应该让广大群众共同参与进来,让他们详细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预防知识,从自身做起,抵制艾滋病的传播。此外,还要在艾滋病防治过程中,正确认识艾滋病,接纳和关心艾滋病病人,让患上此病的人能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帮他们尽快树立健康的心理,恢复正常的生活,避免对社会产生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