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简称通报),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我市“实行‘两定制兜底线’ 打造健康扶贫新模式”的典型经验做法上榜。
通报指出,为进一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开展了第五次大督查。实地督查发现,一些地方在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扩大内需、推进高水平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在实践中创造和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
为表扬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励各地区、各部门担当作为、狠抓政策见效,推动形成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经国务院同意,对130项地方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
通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认真学习借鉴典型经验做法,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又讯(记者刘婧)1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重庆市忠县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医改典型经验。我市应邀参会,市政协副主席陈湘代表我市全面介绍“实行‘两定制兜底线’ 打造健康扶贫新模式”的典型经验做法。
我市总人口375万,贫困人口8.6万,因病致贫占45.5%,因病致贫成为扶贫攻坚的“硬骨头”。为了彻底解决因病致贫这一政府扶贫工作的难点和基层群众生活痛点的问题,2017年7月,我市探索建立“两定制兜底线”精准健康扶贫新模式,服务保障贫困群众预防好疾病、控制住慢病、看得起大病,有效减轻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
在新闻发布会上,陈湘详细介绍了我市定制医疗服务,确保贫困群众看得好病;定制医疗保障,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实行社会救助兜底,守住贫困群众医疗底线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我市通过“实行‘两定制兜底线’ 打造健康扶贫新模式”,一是降低了因病致贫率。全市因病致贫人数由2.69万人,减至目前的1.67万人,减幅37.9%。二是做到小病不出村。村医服务能力提升,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健康管理或体检2.5万人,群众小病就近即可解决。三是实现大病不返贫。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托底救助贫困人员16238人次,医疗总费用3264.36万元,报销率达90.5%。人均报销4234.77元,人均救助费用482.39元,高于现行3208元的脱贫标准线。
“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模式的建立,完善了贫困人口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体现了担当尽责,将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