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嘉莉
“在刀尖上行走”是对江湖侠客生活的形容,而在神经外科,医生们每天都在最细微的神经间“轻盈起舞”,每一次刀尖划过,都关乎生命安危。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一区主任张景龙,就是这样一位“舞者”。
近日,记者见到了刚刚为病人做完手术的张景龙,他稍作休息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张景龙说,病人对医生是性命相托,医生对病人更应是责任相系。作为一名经常为患者开颅的医生,张景龙十分清楚,大脑里有1000多亿个神经细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能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有鹰一样的敏锐眼睛,能够一眼看出病变所在,并且对大脑的解剖结构烂熟于心。
张景龙告诉记者,神经像一条条光纤,遍布人体的全身,它的存在不仅让人有了肉体上的知觉,更重要的是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活动。当它发生病变,就意味着人体的主导系统受到了破坏,人体将像失去了动力的机器。
张景龙擅长治疗号称“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它是医学界公认的神经系统中最痛苦、最顽固、最难治疗的一种疾病,有“不死的癌症”之称。
刚刚出院的张大爷就被这个病痛折磨了好多年。几年前,93岁的张大爷患上了三叉神经痛,右侧颌面部间歇性剧烈疼痛,每次疼起来都犹如电击,吃不下饭、喝不了水,连说话都十分困难。患上此病后,张大爷试过多种治疗方法,但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只能暂时性缓解疼痛。前些日子,张大爷找到了张景龙,诊断后,张景龙说:“微血管减压术虽然是当前神经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手术方法,但此手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像张大爷这样年龄大、心肺功能差的患者来说,这个手术面临巨大的挑战与风险。”于是,张景龙决定采取微球囊压迫术为张大爷进行治疗。
据张景龙介绍,这种技术不用开刀,手术风险小。术中,张景龙在张大爷面部开了一个针眼大的孔就完成了手术,解除了张大爷的疼痛。摸着以前不敢碰的脸,张大爷笑得很开心。
从医28年以来,张景龙始终恪守着“善行厚德、医者仁心”的初心,以精湛绝伦的医术救治了许多脑病患者,以一颗赤城的仁爱之心践行着大医精诚的誓言,引领并见证着焦煤中央医院神经外科的发扬光大。
1996年,张景龙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成为焦煤集团基层委员会一支部组织委员。入盟以来,他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发挥民主党派成员的作用,每次下乡义诊,他都毫不犹豫参加,把最基础的医学科普知识、最精湛的医疗技术送到最需要的群众手中。张景龙说,民盟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家,在这里不但可以参加各种义诊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还可以和其他成员一起探讨医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在张景龙看来,干好本职工作,治愈更多病人,为推动神经外科的发展不遗余力,就是对民盟最大最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