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观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法治文化建设给村民带来好生活
文明新风入画来
图片新闻
电线缠到行道树上很危险
古温大坛酒“百人拼团”活动广受好评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陟县詹店镇马营村
法治文化建设给村民带来好生活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武陟县詹店镇马营村党支部书记秦小五(左)和村干部秦天成在检查村民自治宣传工作。
  本报记者 马允安 摄
 
   

  本报讯(记者马允安)“加强村内法治文化建设,不仅使群众对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深化了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提高了群众的学法、用法积极性,为我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说起村里的变化,11月21日下午,武陟县詹店镇马营村党支部书记者秦小五向记者介绍。多年来,该村以创建“美丽马营”“平安马营”为切入点,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以法治创建促进乡村振兴,投入20余万元在村内建设高标准的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公园,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文化,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法工作的开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该村也因此先后获得县级先进党支部、平安建设先进村、市级文明卫生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等多个荣誉称号。

  马营村位于武陟县东南端,北与新乡市获嘉县毗邻,东与新乡市原阳县接壤,南与郑州市隔黄河相望,地处郑州、新乡、焦作三市交会的“金三角”地带。

  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依法治村,将创建民主法治村作为进一步推动该村基础民主法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整体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村内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该村建立和完善了法治创建的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马营村法治创建领导小组,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两级领导班子,保证法治创建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据介绍,该村按照“三个有机结合”的方式,有序地开展普法工作。一是与解决全体村民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注重把普法教育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相结合。结合整治村内秩序,开展《土地管理法》《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有效地推进了村庄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劳动法》《交通法》等,增强了村民自我权益的保障意识,为全体村民保障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与创建民主法治村和平安村有机结合。该村坚持并深化“依法治理、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模式,在全村稳步推进民主法治村和平安创建工作,结合县、乡有关部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全民普法教育力度,深化法治马营创建工作,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该村依法治理工作的内涵。三是与倡导文明新风有机结合。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该村积极组织村民学习法律知识,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将普法教育融入弘扬人间美德、倡导文明新风之中,增强基层普法效果,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敬老爱幼、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以前没事就打牌,如今每天吃过晚饭就在微信群里相约去村里的文化广场跳舞,我们村舞蹈队有很多,逢年过节还进行表演和比赛。村民的法治意识增强了、文化生活丰富了,感觉越来越幸福。”该村开心腰鼓舞蹈队队员赵书芳说。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