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社扶贫在我市脱贫攻坚战中创出响亮品牌
扶贫动态
扶贫长镜头
撸起袖子拔穷根
马村区20名贫困户抱团致富
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驻狮口村第一书记张文东:
撸起袖子拔穷根
本报记者 王 颖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驻村第一书记张文东送来了崭新的燃气灶,贫困户李春芝连连道谢。 本报记者 王 颖 摄
 
   

  在博爱县磨头镇西北的狮口村,提起驻村第一书记张文东,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把大伙儿当亲人,是我们致富路上的带头人。”村民的称赞诚意满满,他们还创作了一段三句半《夸咱村》,表达了自己跟着这位城里来的张书记致富奔小康的喜悦之情。

  从城里来的干部怎样成为群众的亲人,成为村里致富的带头人?张文东是如何实现身份转变的?11月28日,记者到狮口村寻找答案。

  狮口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高建国清楚记得,去年11月的一天上午张文东第一次来到村里。看着这个头发有些泛白的扶贫干部,他有些失望,心里嘀咕“咋就不派个年轻能干的来哩”。

  作为市政府办公室下派驻村的扶贫干部,张文东当时心里也泛着一丝不安。狮口村人多地少、基础条件差,村集体经济薄弱,全村187户754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到了50户233人,驻村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

  张文东变压力为动力,进村不到半个月就把村里的贫困户走访个遍。他和大伙拉家常,态度亲切和善,真心实意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一圈儿走访下来,村里的贫困户对这位驻村第一书记有了好感。

  “张书记刚到村里就天天忙着走访,吃饭不规律,夜里睡得晚,他胳膊上长了个大脓包也不当回事,后来脓包发炎,他被催了几次才去市里医院动了手术。为了不耽误工作,手术后第二天他就出院回到村里,趁着中午吃饭时间去镇医院输液。”高建国说。

  张文东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拼劲儿,让村两委干部对他刮目相看。

  为了探索出狮口村的致富发展之路,张文东和村两委干部先后到孟州市、济源市、濮阳市的特色乡村以及陕西延安的梁家河村等地考察学习,将这些地方产业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先进经验带了回来。

  结合狮口村的实际,张文东和村两委干部多次商讨后,逐渐确定了以“集体经济+扶贫”“扶贫车间+扶贫”“光伏产业+扶贫”“电商产业+扶贫”“特色技能培训+扶贫”的致富拔穷根之路。

  “我今年春天把地流转给了村里,现在到地里干活一天能有七八十块钱的工资,年底还有分红。”贫困户胡给斗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在张文东的带动下,今年狮口村村集体经济醒狮农业发展公司的规模继续扩大,新成立了两个农业合作社,新增加流转耕地200余亩,流转耕地总量达到540亩,预计2019年可实现粮食收入100余万元。

  在狮口村,村民们不仅可以靠地增收,设在村里的扶贫车间也是村民增收的好途径。今年国庆节,新的大型标准化扶贫车间建成投用,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了2000余元。随着扶贫车间的发展壮大,将有越来越多的狮口村人可以在这里实现勤劳致富。

  “看我村新气象,柏油路多通畅,通大街和四方,方便!服装厂机器响,员工们干劲强,奔小康感谢党,幸福!”记者离开时,一阵阵铿锵有力的声音传来,村民们在新建成的文化大舞台上排练三句半《夸咱村》,言语中洋溢着狮口人的幸福和喜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