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爱县磨头镇西北的狮口村,提起驻村第一书记张文东,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把大伙儿当亲人,是我们致富路上的带头人。”村民的称赞诚意满满,他们还创作了一段三句半《夸咱村》,表达了自己跟着这位城里来的张书记致富奔小康的喜悦之情。
从城里来的干部怎样成为群众的亲人,成为村里致富的带头人?张文东是如何实现身份转变的?11月28日,记者到狮口村寻找答案。
狮口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高建国清楚记得,去年11月的一天上午张文东第一次来到村里。看着这个头发有些泛白的扶贫干部,他有些失望,心里嘀咕“咋就不派个年轻能干的来哩”。
作为市政府办公室下派驻村的扶贫干部,张文东当时心里也泛着一丝不安。狮口村人多地少、基础条件差,村集体经济薄弱,全村187户754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到了50户233人,驻村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
张文东变压力为动力,进村不到半个月就把村里的贫困户走访个遍。他和大伙拉家常,态度亲切和善,真心实意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一圈儿走访下来,村里的贫困户对这位驻村第一书记有了好感。
“张书记刚到村里就天天忙着走访,吃饭不规律,夜里睡得晚,他胳膊上长了个大脓包也不当回事,后来脓包发炎,他被催了几次才去市里医院动了手术。为了不耽误工作,手术后第二天他就出院回到村里,趁着中午吃饭时间去镇医院输液。”高建国说。
张文东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拼劲儿,让村两委干部对他刮目相看。
为了探索出狮口村的致富发展之路,张文东和村两委干部先后到孟州市、济源市、濮阳市的特色乡村以及陕西延安的梁家河村等地考察学习,将这些地方产业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先进经验带了回来。
结合狮口村的实际,张文东和村两委干部多次商讨后,逐渐确定了以“集体经济+扶贫”“扶贫车间+扶贫”“光伏产业+扶贫”“电商产业+扶贫”“特色技能培训+扶贫”的致富拔穷根之路。
“我今年春天把地流转给了村里,现在到地里干活一天能有七八十块钱的工资,年底还有分红。”贫困户胡给斗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在张文东的带动下,今年狮口村村集体经济醒狮农业发展公司的规模继续扩大,新成立了两个农业合作社,新增加流转耕地200余亩,流转耕地总量达到540亩,预计2019年可实现粮食收入100余万元。
在狮口村,村民们不仅可以靠地增收,设在村里的扶贫车间也是村民增收的好途径。今年国庆节,新的大型标准化扶贫车间建成投用,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了2000余元。随着扶贫车间的发展壮大,将有越来越多的狮口村人可以在这里实现勤劳致富。
“看我村新气象,柏油路多通畅,通大街和四方,方便!服装厂机器响,员工们干劲强,奔小康感谢党,幸福!”记者离开时,一阵阵铿锵有力的声音传来,村民们在新建成的文化大舞台上排练三句半《夸咱村》,言语中洋溢着狮口人的幸福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