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社扶贫在我市脱贫攻坚战中创出响亮品牌
扶贫动态
扶贫长镜头
撸起袖子拔穷根
马村区20名贫困户抱团致富
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8 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
——看贫困户刘居豹的华丽逆袭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王 颖

  “脱贫致富真光荣,咱村的刘居豹去市里领奖了!”近段时间,孟州市城伯镇东武章村贫困户刘居豹成了村里的“红人”。在11月中旬召开的孟州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刘居豹被评为“脱贫之星”,孟州市领导给他颁发了大红奖状和奖杯。

  从家庭生活困难、入不敷出的贫困户到“脱贫之星”,成为带动乡亲们致富的能手,刘居豹是如何实现逆袭的?11月27日,记者到刘居豹家中一探缘由。

  今年45岁的刘居豹一家6口人,72岁的父亲因病瘫痪,常年需要人照顾,70岁的老母亲患有慢性病,常年吃药花费不小,他的妻子身体也不好,家中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早些年刘居豹还能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父母相继患病后,他只能在家种地,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2016年6月,刘居豹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一系列扶贫政策如一股股暖流汇入了这个贫困的家庭中——父母看病吃药的钱大部分可以报销,两个孩子上学有教育补贴,家里每年还有金融到户增收分红……

  输血不如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改变刘居豹家的状况,让他实现自我“造血”是关键。孟州市政府办公室帮扶工作队和城伯镇包村干部积极和刘居豹沟通,得知他曾经注册了“豹子姜湖”的商标,有做生姜产品加工的经验。帮扶工作队和包村干部决定鼓励他创业,将生姜种植和深加工做大做强。

  “党和国家的政策好,给俺家雪中送炭,让我们暖到了心坎里。我一个堂堂男子汉,上有老下有小,不能依靠着国家救助过一辈子啊,这样的话再过几年俺儿找媳妇也会被人看不起。”刘居豹说。

  在帮扶工作队和包村干部的鼓励下,刘居豹创业致富的激情被点燃了。他决定承包土地发展生姜种植,探索生姜销售和姜粉、醋泡姜、醋泡姜芽等深加工产品销售的多渠道致富路。2017年3月,帮扶工作队帮助刘居豹协调解决了10万元无息贷款,帮他承包了8亩生姜种植田,并支持他建了姜窖。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刘居豹是个耿直的庄稼汉。在生姜种植过程中,他坚持使用农家肥、人工除草,不使用除草剂和膨大剂,按照绿色标准种植。2017年秋天,刘居豹种植的生姜丰收了,产量达1万多公斤,由于是按照绿色标准种植的,刘居豹家的生姜销路非常好,生姜销售实现净收入6万元。2017年年底,刘居豹家实现了脱贫摘帽。

  富起来的他不忘乡亲们。为了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孤寡老人增收,刘居豹专程请他们到地里帮忙,每人每天能收入80元。他还帮助村里其他生姜种植户销售生姜,帮助村里1名贫困户和5名村民实现致富增收。

  “现在国家提倡环保,生姜的秸秆在地里处理是个难题,如果能集中利用,实现秸秆榨油,发展姜油加工,就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谈起未来的发展,刘居豹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申请了5万元金融扶贫贷款。

  刘居豹对未来的创业路信心满满:“今年政府给我评上了‘脱贫之星’,来年我要争当‘致富带头人’,带领更多乡亲们脱贫致富。”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