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
项目引领跑出“加速度”
推进“两牛”产业发展关键靠项目支撑。我市把“两牛”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牛鼻子”来抓,紧紧围绕焦作蒙牛、伊赛牛肉两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以实施蒙牛百亿产业集群为平台,以伊赛产业集群扩张上市为契机,狠抓种养基地、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强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拉伸产业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蒙牛百亿集群是省政府重点产业集群项目,规划从2017年到2020年,累计完成投资54.5亿元,重点围绕核心工厂、奶源基地、配套产业三大板块实施16个重点项目,在焦作建成一个新的智能工厂和一个配套产业园,在全省建成10个5000头饲养规模的现代化牧场和3个10000亩种植规模的草场,着力完善乳制品全产业链,建设中原地区最大的乳制品产业集群,将焦作打造成蒙牛集团副中心,到2020年,核心工厂年产值实现100亿元,税收实现3亿元,集群年产值超200亿元,税收实现5.2亿元。蒙牛百亿产业集群项目自实施以来,已累计投入10.1亿元,实施重点项目9个。
为加快推进奶牛产业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标准化发展,我市抓住全省大力推进奶牛肉牛标准化规模饲养机遇,积极争取粮改饲试点项目、肉牛奶牛产业发展项目、生鲜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奶业新业态等项目。去年,我市争取省级奶业发展项目资金3364万元,今年又争取省级资金598万元,用于新建、扩建3个肉牛标准化饲养场和2个奶牛标准化饲养场,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肉牛存栏6000头、奶牛存栏1000头。
为确保项目有序扎实快速推进,市领导多次召开现场会、协调会、推进会,抓住项目关键节点,制定时间表、作战图,倒排工期、细化措施,明确每一个节点的具体目标。集群建设相关单位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每月到项目现场,与蒙牛公司和施工单位面对面交流沟通,及时收集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纳入工作台账管理,对于每一个具体问题,限期办结并报告结果,每季度对账销号,加快了项目建设的速度。
“两牛”产业项目经过两年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奶业产业项目建设上,核心工厂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已投入生产;引进的两条180妙妙儿童奶乳饮料生产线和两条爱克林酸奶生产线已投入生产;购置的3台利乐枕高速灌装机、4台利乐枕自动装箱机和1台自动放十字垫片设备已投产;节能环保沼气发电和污水处理两个项目均投入使用;完成了工厂学生奶认证和学生奶牧场认证工作。宁夏上陵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签订了奶源建设项目合作协议,目前完成了苏家作乡东官庄村1073亩项目用地流转、进场勘察、牧场设计评审、立项和环评等工作,今年底可完成主要设施建设任务。万头标准化牧场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1088亩。全面建成后,存栏奶牛可达到万头规模,一期存栏5000头。
在肉牛项目建设上,博爱肉制品产业园年产1000吨清真营养调味品生产线项目、年产2000吨电商专销速冻调理食品生产线项目已建成投产;年产2000吨低温肉制品生产线项目正在建设中;新型包装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今年年初可建成。
粮改饲试点项目是支持“两牛”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去年,我市争取省级粮改饲试点项目资金1211.1万元,任务面积达6.3万亩以上,收贮优质饲草料18.9万吨以上,其中修武县粮改饲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收贮优质饲草料3.6万吨;武陟县粮改饲面积达到5.1万亩以上,收贮优质饲草料15.3万吨。
百亿产业不是梦
我市“两牛”产业经过两年强力打造,已经初具规模,壮大了产业集群,叫响了行业品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全市奶业产业发展迅猛。在蒙牛焦作乳业和博农乳业龙头带动下,截至去年底,全市奶牛存栏达2.03万头,年产奶量7.73万吨。目前,全市奶牛规模饲养场有31家,其中牧场式21家、小区式10家,存栏超过1000头的两家。去年,蒙牛焦作公司实现产量34.09万吨,实现产值40亿元,实现销量36.08万吨,实现利税2亿元。蒙牛百亿产业集群去年实现产值65亿元,今年前8个月实现产值70亿元。博农乳业年销售收入也突破了亿元大关。
全市肉牛产业渐入佳境。到去年底,全市肉牛存栏5.8万头,规模化饲养场达到36家,其中存栏规模超过1000头的饲养场有7家。去年,伊赛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利税8500万元,屠宰肉牛8.5万头,生产牛肉3.5万吨。去年,全市肉牛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8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