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是“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当天,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部分艾防办成员单位、市直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解放区疾控中心、解放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焦作大学的红丝带志愿者,在我市万达广场举行“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疾控专家现场呼吁,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高危人群要尽快通过检测知晓感染状况,进而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很多人或许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但这种疾病就在我们身边真实存在,艾滋病正虎视眈眈盯着放松警惕的人。
11月30日,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1981年6月,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985年6月,我国发现首例外籍艾滋病患者;1995年3月,河南省报告首例本省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995年6月,我市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在我国,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艾滋病存活感染者85.0万例,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
在我省,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存活HIV/AIDS病例55109例。2018年1~10月份全省发现并报告HIV/AIDS病例5009例,疫情增长率为10.7%。
在我市,2012~2018年,每年新报告病例均超过100例,且每年以约10%的速度增长。2018年1~10月,新报告病例经性途径传播占比高达98.9%。
值得警惕的是,我市的艾滋病感染人群呈现两个高点:现存活病例中,20~35岁年龄组的病例所占比例继续上升,为30.9%;新报告病例中,40~49岁年龄组占比最高,为23.71%,其次为20~29岁年龄组,为22.68%。
虽然艾滋病整体处于低流行态势,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谈艾色变”,但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警惕,因为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
怀疑感染艾滋病病毒怎么办?“HIV检测是了解自己是否感染HIV的唯一科学方法。”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科科长李化荣提醒,“如果有一些高危行为,担心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可选择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检测者可享受免费、保密的咨询和检测服务。”
早检测早发现,才可以更好采取措施。据了解,目前,我市在全市各县(市)区及市直医疗机构共设立了30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室,免费为患者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同时,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42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及87家检测点。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高危行为者,对艾滋病的咨询检测我市有严格的保密制度,请放下心理负担,尽快进行咨询检测。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检测力度在不断加大,力图尽早发现感染者,并积极治疗,避免病毒再次传播。尤其是针对一些高危人群,如果能在发生高危行为之后的72小时内正确服用阻断药,可以有极高的概率避免感染。据有关资料显示,服药之后阻断失败的概率仅为0.5%,这也说明了艾滋病检测的重要性。
那么,哪些人需要进行艾滋病检测?市疾控中心提醒,有高危性行为史,包括仅发生一次未使用安全套的异性性行为或男性同性性行为;艾滋病感染者的配偶或性伴侣;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者;在非正规医疗单位拔牙、纹身者(过程中可能使用了没有严格消毒的器具)。
此外,还有其他情形,包括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性病患者,准备结婚的伴侣建议婚前检测,孕妇建议在刚发现怀孕时检测。
关于艾滋病的预防,李化荣说,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如何预防艾滋病?李化荣提醒公众,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不要擅自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上图为12月1日,我市在万达广场举行“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 王中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