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辖14个行政村,贫困村就有10个;贫困人口不多,但占比很高,且多为文盲、老人、光棍、残疾……地处北部山区的中站区龙翔街道办事处,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12月6日上午,雪后初霁,记者带着疑问走进被入冬后第一场雪装扮得分外妖娆的龙翔街道,向该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战营寻找答案。
抛出疑问,周战营不假思索娓娓道来,言谈中充满了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自信。
脱贫攻坚,基础为先。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龙翔街道紧紧围绕脱贫摘帽标准,整合各类资金累计1亿元,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发展短板,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2018年,该街道共投入扶贫资金1045万元,修建硬化道路5500余米,护坡2000余米,修建敷设饮水管网17000余米,修建蓄水池3个,安装路灯75个。东张庄村今年告别了祖祖辈辈吃雨水的历史,吃上了深井自来水。
如今,龙翔街道村村通公路,户户家门口路面都得到了硬化。特别是中冰线的全线贯通,将该街道10个贫困村如珍珠般镶嵌在这条通灵的环状玉带上,形成了“3060生态圈”。
所谓“3060生态圈”,就是全长30公里的中冰线,一个小时的车程,就能走遍该街道绝大多数的村。“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龙翔街道生根发芽结出的硕果。”周战营说,“在中冰线规划建设之初,我们就特别注重对路两侧进行绿化,仅买树苗就投入了好几百万元。”
地处山区的龙翔街道,没有耕地,发展农业不行,发展工业更不行。该街道创新扶贫模式,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漫山遍野的山货等优势,确定了“全域旅游+扶贫”的发展战略。
实施战略,项目引领。投资15亿元的龙翔山风景名胜区项目、投资10亿元的北业小镇项目和窄门景区等项目建设推进顺利,辐射带动赵庄、十二会、北业、桑园、许河等村106户群众增收。北业小镇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北业村的全村贫困户,所有贫困户凡有劳动力的都在公司打工,人均日工资不低于80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大项目引领,特色产业支撑。该街道大力实施“一村一个产业、一户一个项目、一人一门技术”的产业发展目标,发展连翘加工、薄皮核桃、养蜂养羊等特色产业,两年来共发展各类林果1500余亩,实现了村村都有主导产业。德鑫农庄的果桑采摘项目已经实现丰产,带动周边30余户群众脱贫。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龙翔街道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工作“评星定级、评星晋级”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四个一”工作机制和“五级责任体系”,压实脱贫攻坚责任。今年上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该街道所有村两委干部的平均年龄比上一届年轻了15岁,没有一位60岁以上的两委干部。“一定要让年轻、有文化、有能力的两委干部担起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任。”周战营说。
只有充分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龙翔街道设立了“爱心驿站”,为每一户贫困户评分,并采取一系列奖惩制度,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勤劳致富,共开展积分兑换物品活动6次,贫困户兑换了米、面、油生活用品,贫困群体积极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中,增强了内生动力。树立扶志扶智典型带动贫困户脱贫,周窑村的靳淘气是“两劳”释放人员,对生活失去信心。在村两委帮助他利用金融贷款3万元,养蜂50箱,成为村里的致富明星。该街道共树立扶志扶智典型10余个,极大地带动了脱贫攻坚工作。
如今的龙翔街道,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原本人迹罕至的山区变得游人如织、车水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