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河南能源焦煤集团赵固二矿综采队副队长秦志强年仅30岁,不善言谈,但他手中的绝活却征服了许多人。
2011年7月,刚从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的秦志强,怀揣着扎根矿山的梦想来到赵固二矿。他没有选择机关科室安逸的工作,而是自愿到综采队机电维修岗位接受锻炼。
2011年10月,该矿正在进行河南省首台6.5米一次采全高综采设备的调试工作。被安排参与调试工作的秦志强,站在这台系统复杂、技术先进的“庞然大物”面前,感到了自己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好强的他没有退缩,咬紧牙关迎难而上。
在调试现场,秦志强每天跟在厂家派来的技术人员身边,请教各种问题,记录关键步骤,并利用业余时间,反复翻阅综采电气设备说明书,将设备部件型号和参数牢记于心。随着6.5米一次采全高综采设备地面和井下联合试运转成功,秦志强的业务技能也有了很大提升。
2012年6月,该矿11050综采设备由于电阻值过大经常报警,不能正常运转。秦志强仔细检查后,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判断是开关受潮的原因。于是,他卸下相关零件带到井上进行烘干,重新安装后问题迎刃而解。
现代采煤企业有许多高精尖设备从外国进口,维修起来很费事。2012年7月,矿上安排秦志强带领9名大学生负责11021工作面综采设备地面安装、调试工作。面对艰巨的任务,秦志强勇挑重担,和大家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征求老工人的意见,认真制订安装方案。
在安装任务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时刻,秦志强和他的团队碰到了截割电机和摇臂齿轮连接处的离合器无法安装到位的难题。为了查找原因,秦志强带领大家加班加点,对离合器柔性轴进行细致的测量分析,将轴表面花键倒角进行打磨,增强导向性,最终顺利装好了离合器。厂家派来的技术人员感慨地说:没想到你们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比安装老手还老练专业。
在11021工作面综采设备地面安装、调试工作中,秦志强和他的团队修复7根高压电缆,占综采设备使用高压电缆总数的70%,为企业节省费用40余万元。
秦志强始终牢记这样一句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面对复杂的机械构造,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虚心请教,熟练掌握每一种维修技能,并总琢磨着改进维修方法。
特别是2012年矿上建立以秦志强为带头人的“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后,他将“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定位为以服务安全生产为原则,以提升大学生员工整体素质和技能为核心,探索大学生培养规律,创新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教学,并将技术技能革新成果加以推广运用。日前,记者走进“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只见桌子上陈列着100多种机械零部件、电子元件,随便指出几种,秦志强都能迅速说出这些机械零部件、电子元件的名称、构造、功能、用途等。
在秦志强的带动下,先后有100多名大学生员工加入“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秦志强组织大家开展技术交流,先后举办大学生培训班30多期,通过专业培训、导师带徒、自学钻研等方式,全面提升了大学生员工的综合素质。截至目前,该矿“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完成各类创新成果200余项,其中96项被成功转化应用,累计创造效益1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