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在2016年和2017年开展大练兵活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围绕“全员、全年、全过程”的要求,以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服务型执法队伍建设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为我市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据了解,在2018年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中,全市重大环境案件数量明显增加,截至11月13日,全市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583起,其中按日连续处罚2起、查封扣押21起、移交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案件26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1起,罚款共计2203万元。市本级查处各类案件53起,其中查封扣押16起、责令停产整治1起、移交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案件4起,处罚金额900余万元。活动中,全市重点行业排污行为更加规范,实现了清理一个行业、整治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标,并重点规范了非煤矿山开采、砖瓦、屠宰肉制品加工、皮革皮毛、造纸等行业的排污行为。此外,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月至10月份,PM10平均浓度1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0%;PM2.5平均浓度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7%;空气优良天数139天,同比增加8天;1月至9月份,全市4个省控河流断面达标率为94.4%,同比上升13.8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提升能力 规范治理
提升全体执法人员执法能力是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的根本目的。2018年4月,市环保局相关领导、业务骨干和行业专家分两批,对市县两级环境监察、法制、宣传、监控部门全体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并组织开展联合交叉执法和现场观摩活动。培训期间,市环保局组织了由业务精兵强将带队,抽调各县(市)区执法人员联合参加的打击大气环境违法行为联合交叉执法和污染源交叉大排查等专项执法活动。
规范行业污染治理是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的主要目标。2018年,市环保系统为达到清理一个行业、整治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标,积极开展大气攻坚环境监管专项执法检查,全年涉及非煤矿山、砖瓦企业、铝制品加工、消耗臭氧层物质、10蒸吨以上工业燃煤锅炉设施运行、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散乱污”企业防反弹、城区及周边涉气企业检查、重污染天气应对、2018年秋冬季打击中小企业环境违法专项行动等11个方面的重点大气攻坚执法工作。同时,通过处罚、警示、约谈、服务指导,规范了我市石料开采加工企业扬尘防治、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收集处理、砖瓦企业和工业燃煤锅炉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并在工业企业物料方面全面实现仓储,使“散乱污”企业达到清零目标。
在水攻坚环境监管专项执法检查方面,全市环保系统围绕水攻坚,组织开展屠宰肉制品、毛皮制革重点涉水污染行业专项执法检查以及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工作。同时,组织开展纳污坑塘全面排查整治工作,调度清理取缔“八小”企业;开展医疗机构水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促进其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开展节假日期间水污染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屠宰肉制品企业污水设施不正常使用、暗管偷排、超标排放等行为,并针对毛皮制革企业污水量大、收集不规范、治理难度高的特点,对两个皮毛制革群开展专项整治。
严格执法 防止反弹
通过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实现严格执法,是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重要手段。今年年初以来,全市共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2万多人次,检查企业12946家次,受理群众举报案件4193起,已办结案件4188起,下达监察通知133家,致函政府24起,提请处罚583起,其中移交公安机关案件26起、追究刑事责任人员7名、行政拘留人员21名。市本级共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3876人次,检查企业2538家次,受理上级交办投诉案件36起,下达监察通知9家,致函政府9起,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0起,其中查封扣押16起、责令停产整治1起、移交公安机关案件4起、行政拘留人员4名、正在办理移交案件1起。
为防止“散乱污”企业防反弹,市环保局在今年的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中,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共接到属实的“散乱污”企业举报24起,发放奖金2.1万元,极大促进了“散乱污”清零目标的实现。另外,市环保局积极筹建运行12369环保热线,由市环境监察支队重新组建12369环境热线中心,并于2018年3月20日正式运行。据统计,截至11月10日,全市共查处12369举报投诉案件4157起,均已及时办理并回复。
科技执法 异地执法
运用现代科技强化执法能力是此次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的一大特色。为全面提升执法手段,打破污水靠看、废气靠闻、噪声靠听的执法现状,市县两级环境执法机构先后采购无人机、暗管探测仪、挥发性有机物探测仪、噪声仪等执法装备,对重点区域、流域、重点排污企业进行全面执法排查,有效打击各类利用暗管、渗坑、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等通过隐蔽方式排污的环境违法行为。在此基础上,针对县域之间执法监督管理水平不平衡、排污单位守法意识存在差异较大的问题,市环保局从全市环境执法队伍抽调执法人员,每季度开展一次异地执法活动,打破地域管理,以强带弱,其中先后对碳素、水泥行业,涉物料堆场、餐饮油烟、炉窑、商砼等行业实现交叉联合执法检查。
创新体制 网格监管
网格化监管是当前形势下,非常有效的环境保护机制,我市对此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焦作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焦作市环境监管网格化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组织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逐级划分网格,明确网格职责,将监管责任分解到各县(市)区、乡镇办、村和社区,细化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在此次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中,全市网格化监管机制得到了全面强化,目前,我市已在114个乡镇办、1970个村和社区,任命了2955名基层环保网格长,基本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同时,按照环境攻坚战部署,全市各乡镇、村组基层,都建立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和监督员的“一长三员”制度,并在“一长三员”的基础上,创新举措,把乡镇、村电工纳入环境监管网格化责任人,建立了网格长和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供电员“一长四员”管理制度。另外,为充分发挥网格化监管体系的机制作用,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出台了《焦作市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五项配套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网格化监管运行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