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58年3月的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内配)是全球最大发动机气缸套制造商,主营业务覆盖内燃机PCU、智能驾驶、汽车电子、军工、智能装备制造、激光工程、合金刀具、金融服务八大领域,先后承担了“汽车发动机气缸套加工数字化车间”“国V以上节能气缸套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及应用”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4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先后荣获“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全国质量标杆”“全国两化融合典范企业”等称号。2017年,中原内配实现总产值83.1亿元、同比增长16.4%,利税6.5亿元、同比增长6.77%。
据了解,中原内配拥有专业化生产线200余条,建立了行业首个汽车发动机气缸套加工数字化车间,经过60年的不断努力,已发展成为拥有20余家汽车零部件、激光加工、合金刀具、智能制造、金融服务、证券投资等子公司的企业集团。
中原内配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河南省工业设计中心、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等9大科研创新平台。截至2017年年底,中原内配获得有效授权专利技术222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国际专利4项;经过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科研成果40余项,其中28项达到国际水平。
作为全国内燃机标准委员会气缸套工作组组长单位,中原内配主持起草修订了国家、行业标准13项;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余项,其中包括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河南省专利奖二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科技荣誉;建立科学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产品质量实现零PPM(质量零缺陷)。
近年来,中原内配不断加快主导产业升级,在装备、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主营产品产销量连年创历史新高,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引领了行业技术升级,提升了行业技术进步。
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中原内配不断优化企业技术中心组织机构、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绩效管理模式。当前,中原内配企业技术中心下设1站、2委、4部、2个分中心和20个处室,技术中心人才专业结构合理,组织系统涵盖了气缸套设计、研究、开发、测试、试验等全过程。
此外,中原内配在新材料方面,构建了基础材料研发平台,对材料综合性能、化学成分优化配比、铸造工艺技术提升等方面进行基础创新研究;在新工艺方面,组建了摩擦磨损基础研发平台,重点对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开发;组建了表面处理基础实验研发平台,对气缸套表面处理及超微造型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企业技术中心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海外研发中心的建设。
目前,中原内配企业技术中心在研发硬件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研发实力,基础设施齐全,拥有熔炼工艺试验基地、热处理实验基地,总面积达2700平方米,新产品中试基地面积3500平方米,铸造和机加工两条中试生产线。
多年来,中原内配始终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为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瞄准高爆发、低排放、轻量化、低油耗的发展方向,不断运用创新理念和手段研究开发高效、节能环保、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高效产品。倡导技术创新,在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
为加快技术创新工作,持续推进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原内配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创新战略,使多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针对中原内配生产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开展科研和新技术开发工作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和商品的研究,并对引进的国内外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
下一步,中原内配将坚持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开发体系,以人为本建设新的人才机制,充分发按“产、学、研”三结合的模式,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研制并储备缸套生产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带动提升国内整个气缸套行业的设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