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汤小丽是沁阳市蓝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工艺美术师,她今年41岁,获得的各种荣誉达13项之多,而她精心制作的黑陶艺术产品获得的荣誉达25项。如此骄人的业绩,背后是汤小丽付出的巨大艰辛。
沁阳盆窑黑陶是现代四大黑陶之一,以做工精致、造型突出著称。盆窑黑陶在传承古法烧制黑陶的基础上与现代生活对接,完全手工制作完成,烧出的黑陶质地坚硬、声若铜瓷。因此,不仅要求技术精湛,而且还要有创意。也正因为制作黑陶要求高、工作辛苦,许多年轻人都不愿学这门手艺了。
面对黑陶传统工艺日渐衰微的局面,2011年,对黑陶艺术有着强烈追求的汤小丽毅然走进了黑陶制作的殿堂。她拜沁阳黑陶传承人王正成为师,开始学习烧制黑陶技艺。
“黑陶是沁阳的传统艺术品,新中国成立初期,制作黑陶技术还是盆窑村村民的看家本领。这门技术发展到现在,尽管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成分,但是由于制作过程中仍有一些环节是力气活,所以许多年轻人不愿干了。”汤小丽说,“决不能让这门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失传,一定要传承下去,并形成产业,让沁阳黑陶走向全国。”
怀揣着发扬黑陶事业的梦想,汤小丽无所畏惧地承担起了黑陶工艺的传承重任。为了学到精湛的技艺,她不顾天寒地冻,不怕风霜雨雪,仔细研究黑陶工艺的制作方法,自费购买了黑陶制作的书籍,一有时间就上网查阅黑陶制作工艺资料,经常站在师父王正成的身边,认真细致地观看师父的制作工艺,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技艺,她经常自己下手烧制,以致年纪轻轻的她,原本纤细的双手变得十分粗糙,但是她没有丝毫退缩。
有梦想就有力量。随着技术不断提高,汤小丽对黑陶的样式、图案大胆创新,改变了黑陶在人们心中“傻大笨粗”的形象,解决了黑陶渗水的问题,并把黑陶制作成小而精的艺术品和黑陶茶器。鉴于黑陶取材于神农山脚下,又有神农耕而作陶的说法,她创建了“神农陶”品牌。她设计的黑陶工艺品集艺术观赏与实用、收藏于一体。想到沁阳黑陶烧制技艺完全传承古人的烧制方法,有特点有优势,适合与茶文化结合,她创新性地研发了黑陶壶等,并被鉴定为绿色环保黑陶壶。在她的推动下,环保黑陶壶深得市场青睐,得到了行业人士的认可和高度评价。这项产品还连续4年参加中原壶设计大赛,获得了4枚金奖。
汤小丽认识到,带动更多的人踏入黑陶制作工艺大门才能传承好这门绝技。为此,她培养了30多名技术人员,接待大学生实习人员300多名,接待社会团体体验游客2万多人。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神农陶杯”设计大赛,成立了神农陶文化大讲堂,传播黑陶文化。她还自筹资金500万元用于“神农陶”的传承保护工作。
为进一步弘扬黑陶文化,汤小丽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今年3月份,她为沁阳市柏乡教育基地的老师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黑陶文化讲解及工艺培训,4月份又到昆明与建水紫陶马行云大师交流学习,5月份参加了国香茶城的茶文化博览会,5月25日,她受邀参加中国传统黑陶传承与发展研讨会……追求艺术之路虽然艰辛,但在汤小丽的心中,能为弘扬沁阳黑陶事业作一点贡献,再苦再累再难她也在所不辞。
“黑陶不是商品,它是一种艺术品,是有生命力的,它从远古走来,我们要担起这分责任,让黑陶以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走下去。”采访结束时,汤小丽语气坚定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