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绿水青山,爱健康快乐,爱主动互助,爱诚信买卖,不乱丢垃圾,不乱刻乱画,不乱躺乱卧,不大声喧哗,遵守旅游目的地管理规定,尊重当地人的习惯、信仰、风格。”12月9日,四川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侧3000余人齐诵文明旅游十大公约,向全社会发出“文明四川人 有礼行天下”的倡议。
(据四川文明网)
当天,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明办等联合主办的“文明旅游 为中国加分”四川千人徒步主题活动暨第一届美丽公约天府新区全国文明旅游志愿者大会在兴隆湖隆重举行。诚如一位参与者所言:“践行文明旅游公约其实并不难,它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美丽。”
其实,文明旅游屡屡被提及,一些不文明现象也饱受诟病,而让旅游文明起来并不难,关键是每个人行动起来。倘若,将文明只当成他人的事情,而与己无关,文明氛围的形成也就是痴人说梦。毕竟,文明靠空想得不到,人人践行最重要。
“文明有礼”除了需要个人自觉,更需要外界规矩的约束。比如,从大的方面来讲,游客黑名单制度就是惩戒不文明游客的有力举措。同时,节假日期间,在景区和旅游集散地开展文明乘车、文明提示、文明游览、文明拍照、文明购票、文明引导、文明宣传、文明用餐等倡导行动,也有助于引领游客“文明有礼”,缔造文明旅游大环境。
“文明有礼”也需要传递与传承。所谓传递,就是学习身边人的文明言行,并将这种善美言行进行广为传递传播。所谓传承,就是将“文明有礼”的习惯,传给下一代。比如,在此次的“文明旅游 为中国加分”四川千人徒步主题活动中,就有不少志愿者带着孩子参加活动。可以说,家长的文明举止以及向善力量,必然会传承给下一代。
“文明有礼”也需要向不文明宣战。毋庸置疑,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存在不文明人、不文明事。比如,在景区刻字留言、随手扔垃圾、大声喧哗等。对于不文明的言行,切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善意提醒,或及时怒怼,或向有关部门反馈等,不仅有助于不断挤压不文明言行存在的空间,而且也能够大大提升社会正能量。
文明,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于知行合一。还是那句话,最美的风景是文明。四川省相关部门组织的“文明旅游 为中国加分”千人徒步主题活动,是一个良好示范。期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宣传队伍,也期待越来越多的游客争做文明旅游的践行者、传播者和推广者,用“礼行天下”的自觉行为,助力文明旅游新风尚的快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