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到市中医院康复科采访。在该院康复科针灸室,记者看到一个面部扎满银针的患者颇感差异,询问身边的康复科主任杨明军。杨明军认真地解释:“这是在治疗面瘫。前不久,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王海琴还专门发表了一篇《针灸及耳背放血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价值评估》的论文。她利用两年多时间,选取10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比对研究,你可以采访一下她。”
很快,记者见到了王海琴。王海琴得知来意,便开始介绍:“对于中医来说,面瘫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的病症,又称口眼歪斜、口僻。主要是因为劳累、熬夜、情绪失控等多种原因导致抵抗力下降,以致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携寒、热湿之邪乘虚而入,以致面部经气闭阻、经筋失养、废而不用。”
“哦,怪不得前段时间,一位朋友说,他洗完澡开着窗睡觉,起来以后半个脸就麻痹了。”记者说。
王海琴说:“面瘫分三类,主要症状为面部一侧肌肉瘫痪、口眼歪斜、闭眼不全、鼓腮漏气、漱口漏水。其中,风热型面瘫患侧肌肉下垂明显、耳后疼痛、口气难闻、口渴欲饮,甚至会出现咽痛、耳中疼痛、局部疱疹等。风寒型面瘫患侧肌肉下垂不明显,兼见恶寒喜暖等症状。风湿型面瘫则患侧肌肉下垂,耳后疼痛经久不见减轻,口渴不欲饮等症状。而根据病情发展和症状表现,面瘫还分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王海琴的一番话让记者收获颇多。“具体治疗方法有哪些?”记者问。
为了记者更直观地了解面瘫,王海琴领着记者来到针灸室。在征得一位患者同意后,王海琴现场介绍:“这位患者属于急性期面瘫,治疗目的主要是疏风通络、消肿散结、控制面神经的炎症水肿,最大限度地减少面神经的受损程度,为进一步恢复打好基础。方法上有针刺,主要取阳白穴、四白穴、太阳穴等穴位;灸法主要是温针灸、局部悬灸、艾箱灸等;放血疗法,主要部位是耳背静脉或者耳尖。另外,还有火罐等理疗方法。方剂上主要采用小柴胡汤合牵正散加减,风寒型面瘫要加荆芥、防风等;风湿型面瘫是加藿香、佩兰等。面瘫恢复期、后遗症期治疗方法上基本相同,只是在取穴、用药不同。不过,对于比较顽固的面瘫后遗症患者,医生会利用筋针治疗,结合患者面部肌肉功能恢复的不同步,出现肌肉过紧甚至痉挛,根据面部经筋走向,寻找筋节点,利用筋穴刺激,取得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