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谢仲达)今年年初以来,市工商局以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为目的,围绕爱农、护农、帮农行动,铲除坑农、损农、害农行为,深入开展涉农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农村广告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涉农虚假违法广告数量显著下降。据统计,2018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动执法人员1041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6万份,整顿各类农资市场472家,查处各类涉农虚假违法广告案件87件,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
在监管工作中,市工商局从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入手深入开展涉农广告专项整治。今年3月下旬,市工商局抽调人员组成四个工作组奔赴县(市)区开展调研。工作组通过现场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基本掌握了基层涉农广告的一些突出老问题和面临的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工商局制订了今年涉农广告专项治理行动的方案,各级工商机关要按照方案要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强化措施,把涉农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明确整治重点。各级工商部门紧扣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把所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类虚假违法广告都作为整治重点,依法规范涉农广告发布内容,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对农村广告市场的日常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虚假违法的农药、兽药、种子、农机、化肥等农资商品广告;严厉查处以帮助农民致富为名的虚假违法广告;严厉查处面向农村农民、直接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虚假违法食品、药品、旅游、房地产、医疗服务类广告;严厉查处影响和危害农村市场秩序、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类严重违法及不良广告。积极支持和引导广告行业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服务,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农村广告市场环境。
二是落实属地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的作用,坚持网格化管理模式,认真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把任务明确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工商所定期对街道、楼宇、村镇和集贸市场进行排查,及时对墙体、车身、店堂、广告牌等户外广告进行检查,尤其是对街道、市场上散发的传单、海报、印刷品广告进行认真检查,杜绝虚假违法广告流入农村市场。建立健全虚假违法广告投诉举报网络和机制,通过12315维权联络站和12315互联网平台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假违法广告线索。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春耕、夏播、秋收等关键农时,采取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宣传普及识别虚假违法广告知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提高群众辨识能力。
三是加强行政指导。把行政指导作为涉农广告专项整治的重要手段,以发布过虚假违法广告的广告主和广告制作发布单位为重点,对辖区内有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进行一次普遍的行政指导,与相关负责人进行谈话,签订杜绝虚假违法广告承诺书,通过建议、辅导、提醒、规劝、示范、公示、约谈等非强制性方式,把行政指导贯穿到广告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开展广告活动,自觉抵制虚假违法广告,及时将违法苗头遏制在广告发布之前,减少涉农虚假违法广告的社会危害。
四是强化监管执法。各级工商部门定期上门检查各媒体对《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发布审查规定》的落实情况,及时督促媒体整改存在的问题,推动媒体广告审查员责任落实到位,实现源头治理。坚持标本兼治、打防并重的方针,继续采取“四个一批”即“整改一批、处罚一批、公告一批、停止一批”的监管制度,对群众投诉举报集中、广告违法率居高不下的地区和媒体,整合监管措施和手段,强化案件查办和跟踪督办,坚决遏制违法广告屡禁不止、屡罚屡犯的现象。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违法广告从重处罚,绝不姑息,起到查处一批、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