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允安)11月中旬的一天,博爱县孝敬镇贫困户魏玉梅骑着三轮车到外村去卖萝卜,行至程村段时车胎漏气。情急之下,她拨通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江的电话,不一会儿,张立江就安排人赶过去帮她把车胎补好;去年冬天,博爱县委组织部驻东内都村第一书记张路兵自费给该村80多岁的低保户侯凤兰安电线、走水管;东内都村共产党员崔解放,租用集体蔬菜大棚,长期让村里的几名贫困户来帮忙,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让贫困户每人每年也有几千元的收入……近年来,东内都村党支部牢固树立“坚持党建引领、促进脱贫攻坚”发展思路,加强班子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培树文明新风,党的建设、脱贫攻坚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东内都村隶属孝敬镇,地处博爱县最南端,距县城16公里,共有6个村民小组,389户1520人,党员37名,耕地面积16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东内都村为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0人,帮扶单位是博爱县委组织部,目前已脱贫38户151人,还剩9户19人,贫困发生率目前为1.25%,已达到脱贫标准。”12月7日下午,张立江在介绍该村脱贫攻坚工作时告诉记者:“党建‘双带’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壮大了村里的产业,促进了脱贫工作的开展。”
据介绍,该村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做到增强“三项本领”,即增强政治本领、治理本领和服务本领,夯实战斗堡垒。村内设立支部代办站和矛盾调处化解室,小事当天办、大事当周办”,方便群众办事、化解村内矛盾;落实“主题党日”“党员联户”等制度,每名党员联系8户群众,征集群众微心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建强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通过组织带领、党员带头,探索“党支部+公司+农户(贫困户)”“党员+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发展壮大蔬菜产业,增加集体、农户收入。该村2016年10月成立博爱县润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到户增收、产业扶贫、现代农业等项目资金112万元,新建半地下温室大棚7座、钢结构大拱棚6座,村集体年可增收15万元,为每户贫困户分红435元,每户群众分红食用油1桶,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在支部的带领下,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组织群众成立合作社,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共建设半地下温室大棚54座、钢结构大拱棚20座,年产值可达800万元,致富大户年可增收8万元,共可吸纳120人务工。其中,贫困劳动力26人,每人每年可增收6000元。通过产业带动及灵活就业等多种形式,47户贫困户已脱贫38户,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今年将脱贫摘帽。
弘扬孝敬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今年年初以来,东内都村先后组织了“星级文明户”“好儿媳、好婆婆”“孝悌之星”评选活动,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等活动,共评选星级文明户30户,好儿媳、好婆婆各9人,2人获得“孝悌之星”称号,200多人参加了健步走、广场舞活动。通过党建“双带”,不仅带出了群众脱贫致富,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