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2016年9月,市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推动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新一届市委坚定确立了“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工作理念。
从那时起,全市先后有1400名县级干部、后备干部和优秀干部投身到脱贫攻坚、“四城联创”、征迁安置、环保攻坚、信访稳定等中心工作第一线,676人次受到先进表彰。
干部“一线锻炼工作法”,这一焦作探索,这一焦作现象,效益井喷,备受关注。其实质就是:一线“派”,新提拔干部一线锻炼,公选干部一线试用,后备干部一线培养,优秀干部一线历练;实战“墩”,脚步向下,视野向上,触角向外;精准“识”,多维度看,多视角听,多层面筛;分类“树”,培养担当、实干、清廉、忠诚“四型”干部;统筹“用”,发现掌握一批,评先表彰一批,调整使用一批,影响带动一批。
如何炼?一是充实一线。新提拔市管干部全部到一线锻炼,公选县级干部全部到一线试用,后备干部全部到一线培养,优秀干部全部到一线历练,放在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等“吃劲”岗位压担历练。二是双挂双学。引导机关优秀干部脚步向下,投身乡镇第一线,下沉一线“强筋骨”;推荐基层优秀干部视野向上,挂职经济转型、项目建设、改革发展等经济综合部门第一线,上派机关拓视野。三是交流轮岗。挑选有发展潜力干部触角向外,统筹中心工作因需安排、视情调整、多岗锻炼,交流轮岗长本事。
怎样看?一是多维度看,看能力、看表现、看实绩、看担当;二是多角度听,听领导评价、听基层反映、听群众口碑;三是多层面筛,同类同型横向比,单项单个纵向考,长短优劣立体评,让“知情人”当考官,让急难险重担当、关键时刻应战、复杂矛盾攻坚当考题,精准评优识劣。
怎么办?一是建机制。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形成常态长效机制。针对提拔干部,出台《新提拔任职市管干部一线锻炼暂行办法》;针对年轻优秀干部,出台关于“年轻干部‘双挂双学两提升’培养工程”文件;针对机关干部,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工作的通知》。二是育典型。在一线工作中开展分类表彰;在全市范围开展担当、实干、清廉、忠诚“四型”干部推选。三是树导向。将一线干事建功作为评优评先重要依据,将一线实绩表现作为评价调整的重要参考,将一线担当作为提拔重用的重要标准,统筹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干部选用工作链。
舞台搭好,大幕拉开,好戏连台。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