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有趣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小学生发现《西游记》漏洞:一路吃的都是江淮美食。”杭州小学生马思齐在自己的作文里列举了《西游记》不同故事里的菜名,他发现,从东土大唐到西域,里面的菜名似乎都是江淮美食。
不盲从书籍,不盲从前人,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都有这样的意识。然而,囿于种种因素,我们的意识却很难转化为实际行动。不少人对《西游记》的内容有独到新奇的见解,却鲜见有人发现或关注过饮食这一问题,而这被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发现,不得不让人为马思齐小朋友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点一个赞!
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涵养起来并不容易。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有质疑的念头,但这念头常常是转瞬即逝,过了也就过了,不太会去深究其中的是非对错。我们再来看马思齐小朋友,她的这一发现并不是偶然得之,而是在“把《西游记》读了好几遍,有些故事看了十多遍”之后,才得出来的结论。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对待疑问绝不放过的韧劲和钻劲,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倘若我们的孩子都能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都能有这种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将更加顺畅。
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在为马思齐小朋友点赞的同时,也在思考,作为老师,应该怎样提升而不是扼杀孩子们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呢?我很担心的是,我们的老师会不会对孩子们的发现嗤之以鼻。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会认为,这种类型的思考与小说的主题关系并不大,考试中也不会出现这种命题,从而对这种思考置之不理。这当然是最坏的情况。还有一些老师会认可孩子们的发现能力,但对于他们的疑问却是无从回答,因为他的学问不足以回答这种类型的问题。的确,老师并不是全能的,不会回答也并不可耻,问题的关键是看他们对待这种事情持什么样的态度。我想,高明的老师应该肯定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究下去,甚至可以和他一起努力,把问题探究清楚。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呵护。要想培养更多像马思齐这样的孩子,我们为人师者,必须认真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