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农机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致力于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不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载体,着力解决制约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的瓶颈——玉米机械化收获难题。
2005年以来,我市按照“点上突破、梯度推进”的原则,通过采取行政推动、多元投入、强化宣传、试验示范、加强培训、订单作业、整村推进、机收竞赛、深化服务、培育市场等措施,实现了玉米机收的新跨越。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数亿元支持玉米收获机的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保有量由2005年的不足50台,发展到如今的3851台;玉米机收率大幅提升,由2005年的10%跃升到今年的96%,跻身全省玉米机收先进行列,主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基本实现。
新技术推广应用结硕果。目前,全市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50万亩。粮食烘干、航空植保等适用新型农业机械和技术实现了新突破,农机服务领域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从主要农作物向花生、“四大怀药”等特色作物和饲养业领域延伸,从以农作物耕种收为主向农作物专业化植保、烘干等全过程延伸。目前,全市有粮食烘干机械70多台,有航空植保机械83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