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这是不少机关干部的成长路径;“脚底不沾泥,心中没主意”,经验不足、能力不够、视野不宽、格局不大,所以不敢下决心,这是不少干部不敢担当的顾虑……
干部“一线锻炼工作法”,其精髓就是让干部到一线锻炼培养,为其搭建平台,使其收获经验、增长才干、磨炼心性、锤炼品质,为机关干部营造想干事、有担当、善作为的良好环境。
一线是最好的课堂。一线锻炼是难得的学习机会,能够让机关干部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了解到在机关了解不到的情况,直接掌握最实际、最有效的办法。干部下派挂职锻炼,可以补齐基层工作经历,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结千村、访万户、解民忧、帮民富”,驻村帮扶,可以提高机关干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做好脱贫攻坚、信访稳定等民生工作,可以提高机关干部化解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金融投资等经济岗位上工作,可以提高机关干部引领经济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一线能最快地成长。一线锻炼并不是简单地“搭台子”“给梯子”,而是在实战中“压担子”“进炉子”,在锤炼中压担成长。唯有如此,机关干部才能从“看不明白”到“行家里手”。经历了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才能够思想有底、行动有度、游刃有余。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了30名42岁以下的副县级领导干部后,市委采取“任职不到职、定岗不到岗”的办法,在试用期内将他们全部放到北山治理、脱贫攻坚、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等急难险重一线岗位上锻炼,并跟踪开展业绩评价,一线识别、一线锻炼、一线培养、一线使用,一批素质全面、作风务实、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
一线有最大的舞台。基层一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急难一线,问题复杂、矛盾纷繁;改革一线,沉疴顽疾、碰硬破题;民生一线,面对面、一对一、手把手地排忧解难……一线锻炼是学习、是提高,更是提供了担当作为的平台,提供了干事创业的机遇,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上领奖台。“一赛一节”、南水北调、“四城联创”等中心工作是大事,是难事,是苦事,是累事,但这一个又一个舞台体现了多少人生价值,实现了多少人生梦想!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