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绕城过,清水秀山阳,这是穿城而过的大沙河今日的真实写照。
这条改写焦作城区没有一条大河历史的生态沙河、开放沙河、文化沙河、活力沙河,被誉为焦作的“母亲河”。
从一条臭水河到城市公共生活大美舞台的华彩“蝶变”,见证了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水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打造城市公共生活大美舞台
大沙河是海河流域卫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自我市西北部出山,一路欢歌,穿城区、过修武、走获嘉,在新乡永康流入共产主义渠,河道全长115.5公里,其中我市境内长74公里。
改革开放前,我市境内的大沙河段是一条泄洪排涝河道,堤坝残缺不全,防洪能力差。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沿河两侧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速,逐渐变成了一条臭气熏天的污水河,成了我市城市发展的“硬伤”。
下力气整治大沙河,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盘活城市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美丽焦作的高度出发,作出了治理大沙河的战略决策,并将其列入全市十大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市委书记王小平更是高瞻远瞩,提出了“高起点、高标准,把大沙河打造成焦作的‘母亲河’”的殷切希望,随之拉开了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建设的大幕。
治理大沙河须有高起点的科学规划。我市聘请了同济大学国内一流团队进行设计,市委常委会几易方案,确定了以“建设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怀州林水特色的中原名河,融生态体验、环境教育和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生活舞台”为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的功能定位,通过优化大沙河滨水环境,拓展滨水公共开放空间,打造依水复绿、重建环境的生态沙河,还河于民、通畅可达的开放沙河,林水智慧、创意新生的文化沙河,城水相依、水陆共舞的活力沙河,使大沙河真正成为城市持续升级的引擎,彰显自然特色、适应游憩的公共活动亲水廊道。
大沙河生态治理范围从中站区河口村至修武县李村,全长35公里,工程投资概算110亿元。主要内容包括:防洪治理、生态绿化及景观建设;项目分三大板块:上游12公里重点建设景观拦河堰、种植水生植物和河道两侧50米宽的绿化长廊,打造一步一景,滩、潭、花、草景观多样的富有郊野情趣的带状湿地景观,形成生态观赏区、水景观赏区、水天一色区和亲水休闲区,为市民提供游憩、休闲、健身、科普等多样化户外活动模式;中游13公里重点建设6座景观拦河坝、滩地及河道两侧微地形塑造、生态绿化、小品广场、城市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打造高标准带状城市水生态公园;下游10公里重点建设3座景观拦河坝、潜流及表流湿地、河道岸线整治等工程,净化蒋沟河、新河等汇入大沙河的水源,保障大沙河下游水体质量。还将对河两岸堤顶道路进行高标准硬化,对河两岸进行绿化、美化,在滨水浅滩种植水生植物,丰富水岸景观,保护河流生态,打造一条生态与文化、景观与水利、旅游与观光、健身与休闲相结合的生态景观带、城市旅游带、滨水景观带、经济增长带。同时,还要依托大沙河重点打造5个景观节点,分别是灵泉湖生态公园、迎宾路节点上的黄河文化主题公园、中原路节点上的怀州百草园、蒋沟河湿地上的青少年实训教育基地和吴泽湖上的焦作梦情园。
高起点的功能定位、大手笔的规划建设,为我市大沙河治理描绘了一幅“玉带绕城过,清水秀山阳”的宏伟蓝图。
万众同心绘制壮美画卷
这是一场我市水利建设和城市发展史上的宏大战役,参战各方秉持近年形成的“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新理念,以必胜的信心、决战的态势,吹响了大沙河治理的冲锋号。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小平任指挥长,4名副厅级领导任副指挥长,市水利局、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园林局、环保局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单位组成的焦作市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建设指挥部。市主要领导一马当先、率先垂范,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市委书记王小平今年先后6次到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一线督导,现场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多次听取专项汇报,并亲临前线指挥督导。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小平每周组织召开指挥部工作例会,协调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三天两头奔赴现场,亲自督战。
今年是大沙河生态治理城区核心段项目建设的决战之年,核心段全长10公里,治理范围西起焦武路、东至规划的东苑路,总占地9573亩,其项目之多、投资之大、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参加决战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挂牌作战,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市水利局作为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建设的牵头单位,在项目开工后,组织精兵强将投身战场,不论周末、节假日,还是酷暑严冬,他们都战斗在一线,很多同志积劳成疾仍不下火线。该局连续三年精彩完成了各年度工作任务。
市财政局对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鼎力支持,在项目运作、资金保障、政策支持上强力配合。该局积极与水利部门对接,按照大沙河生态治理及水源行动计划三年行动方案,落实了大沙河生态治理城区核心段建设、5座景观闸建设、7个生态停车场建设以及土地补偿等资金。抽调专人常驻指挥部,负责协调资金、评审、政策方面的工作。成功指导协调了大沙河生态治理城区核心段按PPP模式运作,与多方合作争取上级资金24.5亿元。在资金预算安排、评审、拨付等环节开通绿色通道,目前已拨付项目资金1.9亿元。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与市国土资源局密切配合,在解决项目用地、河两岸征迁、土地收储等工作中,发扬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克难攻坚,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强力支持。
大美沙河揭开迷人面纱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经过三年对大沙河的生态治理,一条多彩的“母亲河”、特别是10公里长的城区核心段滨水景观带呈现在山阳大地上,成了焦作的新地标、新景观。这条生态与文化、景观与水利相结合的滨水景观带,结束了城区没有一条大河的历史。
12月16日,初冬的大沙河城区核心段,200多米宽的水面波光粼粼、河水清澈。河两岸微地形上新栽植的50米宽的名贵乔木绿化带,呈现出红、黄、绿多种色彩,犹如一条彩带飘荡东西。胸径20厘米、株高15米以上、笔直挺拔的银杏树分列大沙河两岸的景观大道两侧,新铺设的路面正在完善提升中,行驶在路上的车辆似在画中穿行,好一幅冬日暖阳下的沙河美景。
在大沙河采访时记者看到,有4座液压坝、1座橡胶坝组成的5座生态景观坝已经建成,像横卧在水面上的长龙,形成了梯度开发的水上美景。沿河7个生态停车场已经建成。据悉,规划飞架在大沙河上山阳路桥、民主路桥也在筹建中,建成后将成为新路桥景观。
非凡之力成就非凡之作。焦作的“母亲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全国“山水林湖草”检查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组领导专家,对大沙河生态治理大加赞赏。新疆哈密、河南开封等地的10批次参观团慕名而来,好评如潮。
如今,分布在全长35公里的滨河景观带重要节点上的29个项目,有的正在建设中,有的正在筹建中。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防洪治理、水源提升、生态绿化及景观建设的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完工后,两堤间距可达300米,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可形成景观水面宽220~260米,水面面积1万亩,沿线生态绿化宽度500~1300米,绿地面积5万亩。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显著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发展城市“美丽经济”,成为城水融合新典范、美丽焦作新亮点、中原名河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