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带来希望,好风景带来好心情。伴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铿锵步伐,焦作“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居民正享受着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绿色福利,幸福感更加充实。
“谁能想到,这里之前是一片臭水沟、荒草地,垃圾成堆!从我家步行到这儿只需5分钟,我每天都在这里遛娃。”在位于市丰收路与塔南路交叉口东北角的丰收游园内,袁女士坐在洁净的石凳上休息,她3岁的女儿开心地在步道上跑来跑去。
这座下沉式绿地游园不仅有休闲广场、健身器材、观景亭等园林景观设施,还有一处占地800多平方米的小型湿地景观,里面设置的80根梅花桩,格外吸引市民。正在散步的李恒信老人告诉记者,今年我市对游园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改造,红黄相间的路面透水性非常好,花园及下凹式绿地可将雨水就地消纳,做到了“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他非常喜欢这里。
位于市人民路与丰收路之间的普新游园是在废墟和荒草地上建起来的。乔、灌、草、花卉合理搭配,层次叠落,满眼绿色;广场、健身器材、灯光亮化和亭台座椅,设施齐全,便民利民。
播种绿色、收获希望。通过学习外地市的先进经验,我市高标准推进大沙河、新河等城市水系项目进度,高水平建设南水北调绿化带,治理城区黑臭水体,增加城市绿量,提升绿化品质,为市民打造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美丽养生公园城市。
近两年来,除了龙翔矿山公园、引黄入焦滨河公园、大沙河湿地公园、白鹭湿地公园和黎明脚步山地公园等大型公园,我市还对老城区的街心游园进行改造提升,并新建了丰收游园、普新游园等31个街心游园,绿地档次不断提高,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见绿”。
城区河道两侧环境焕然一新,市迎宾路、中原路、人民路等绿化提升项目,已完成微地形塑造、景观照明、雕塑小品安装和健身器材安装等任务,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休闲、健身和娱乐场所。
无论是在清晨还是黄昏,你都能在大大小小的游园里看到市民幸福的笑脸,或是在绿树掩映下晨练的老人,或是在石凳上互诉衷肠的年轻情侣,或是在绿地上快乐奔跑的孩子……游园变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小公园”,市民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舒适、便利。
今天的焦作,街心游园遍地开花,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地已达200多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焦作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4012公顷,绿地率为35.42%,绿化覆盖率为40.5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97平方米。
由一条条绿化廊道相连接,使整个城市像一个大花园。而身处其中的焦作人民,既是受益者,又是参与者,正让这里变得越来越美丽。
家住焦作火车站附近的黄静静有空就走出家门,到市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里转一转,看到地上有塑料袋等垃圾,他就会随手捡起放入附近的垃圾箱里。“看着这里一天天变美,我们全家特别开心!环境变美了,我们更要倍加珍惜和爱护,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
让黄静静一家翘首以待的,是位于焦作火车站南广场东南侧的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水袖流云”(民主路—政二街)示范段项目,将于2019年元旦向市民正式开放。
站在市南水北调民主路桥上向东眺望,南水北调渠水碧波荡漾、水光潋滟,河道两侧各类乔、灌、木和地被植物错落其间、生机盎然,还有色彩亮丽的步道、自行车骑行道,红的激情、绿的畅快,使公园更显时尚与美感。
这里只是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项目的一部分。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项目将建成以绿为基、以水为魂、以文为脉、以南水北调精神为主题的带状开放式生态公园,长达10公里,其中包含南水北调纪念馆、南水北调主题文化园、水袖艺术长廊、南水北调第一楼等,将为焦作城区新增近2300亩绿地,形成贯穿焦作城区东西的生态廊道,成为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
记者还遇到了市民郭超。作为志愿者,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余捡拾道路绿化带里的垃圾。他说:“自开展‘四城联创’活动以来,我们的城市靓了、游园美了,市民的素质也提高了。我坚信,焦作距离“青山相拥、绿水环绕,城在林中、景在城中,人居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目标,已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