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每件藏品都是有趣的,有趣的东西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记忆,那一段段记忆是历史的回声,是时代的脚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本报《文化焦作》为您寻找有趣的、暖心的藏品,通过讲述藏品背后的故事,为您再现一段如老酒般醇厚的记忆,记忆里有着你我他40年来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生。
在此,《文化焦作》敬告各位读者,如果你的家中有值得纪念的藏品,并希望讲述藏品故事,请通过191203669@qq.com邮箱与记者联系。
走进我市收藏爱好者薛宝丽的一片收藏小天地,记者惊叹不已。烟标、紫砂壶、卷笔刀、邮票、钱币、粮票……藏品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记者随手拿起一枚绯红的烟标,定睛一看,原来是沁阳卷烟厂生产的“春蝶”牌香烟,几只翡翠蝴蝶在绯红的烟纸上翩翩起舞,十分惹眼。但更重要的是,这枚烟标承载着记忆,它穿越时空,迅速将记者带到了30多年前的沁阳卷烟厂。
薛宝丽感慨道:“这枚烟标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我在沁阳工作时收藏的。如今这个厂已经没有了,但看到这枚烟标,我还会时常想起以前在沁阳工作的样子,那时我还很年轻。”
薛宝丽告诉记者,她从1980年起开始收藏烟标,最初是因为喜欢烟标上的书法,她想研究研究。30多年来,通过与全国各地烟标收藏者交流,或自己购买,她目前已收藏各类烟标4000多枚。
“以前的烟盒都是软包装,可分地名烟标、风景名胜烟标、纪念烟标、花名烟标等,现在大部分都是硬包装,烟标与国际接轨,设计越来越多元化,各种材质都有,非常大气、时尚。但对于一个烟标收藏者来讲,老烟标收藏别有趣味。”薛宝丽说。
在薛宝丽收藏的烟标中,记者看到了国营青岛卷烟厂的“宏图”、国营驻马店卷烟厂的“新淮河”、国营菏泽卷烟厂的“白丽”等“国”字号烟标。还有不同的纪念烟标,如:由国营漯河卷烟厂出品的“玉兰花”中南海参观纪念烟标;中国旬阳卷烟厂出品的“天安门”登天安门城楼纪念烟标;于1991年出品的开封职工收藏协会成立时的“如意”纪念烟标。
此外,记者还看到一枚由许昌卷烟厂出品的“河南省人民政府赠给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中原”烟标。薛宝丽介绍,这枚烟标非常珍贵,它出产于上世纪90年代,是当时河南省人民政府专赠礼品。
最令记者感触的是烟标上的“焦印”或“焦作市印刷厂”字样。当年的焦作市印刷厂曾与开封卷烟厂、山西曲沃卷烟厂、河南新乡卷烟厂、中国漯河卷烟厂有过合作,印刷精美烟标。特别是山西曲沃卷烟厂注册了10余个烟标,每个烟标上都有“焦印”字样。
不仅如此,通过烟标,记者看到了“汴京”风光,看到了“大槐树”老家,还看到了“漯河桥”“雪城”“春城”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景。
通过了解,记者得知烟标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1985年元旦,全国第一个烟标收藏协会在六朝古都——南京市成立,著名烟标收藏家余晋麟先生(已故)深情地谈到,烟盒子在我国大地上出现了近百年,它的爱好者也收集了70年左右,一直沿用的是通俗叫法。收集它的人越来越多,而通俗的叫法也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该给烟盒子正名了,以利于收藏和交流活动的规范化。他认为,烟盒子等通俗叫法只能说明卷烟的包装形式,而忽视了其商标标识作用,应该称为烟标,这样就能准确地反映出包装形式和商标标识的同一属性。他的提法得到了全国烟标界收藏爱好者一致的同意,并从此影响带动起一批又一批的收藏爱好者。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烟草工业公司推出了很多具有时代特色的烟标,其中一些以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为题材的烟标,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前进的足迹,以河南省郑州烟厂出品的“新时代”、长春卷烟厂出品的“新吉林”牌烟标为代表。当时,我国有61家卷烟厂同时使用印有“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出品”的烟标。从1963年中国烟草工业公司成立,到1968年公司撤销为止,该烟标约有1000余种。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拉开大幕,烟标收藏进入黄金时期。这时,烟草企业纷纷推出新品牌,最多时市场上有1000多个品牌共存。相比当下不过100余个流行品牌,藏品增加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语。这时,烟标上出现了“R、焦油含量、烟型”三标字样。不过,市场上也有许多无“R、焦油含量、烟型”的“三无标”,鱼龙混杂。如今,中国烟草行业处于产销基本均衡态势,各卷烟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计划组织生产、经营。
薛宝丽饶有兴趣地说,30多年的烟标收藏经历是她人生道路的印记,令她如今回味无穷。不仅如此,她还从烟标收藏中得到灵感,于1992年为河南省第七届运动会开幕式设计了纪念封(纪念戳)、入场券及主席台胸花,这是她人生值得骄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