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利
对于区域经济,开放空间亦发展空间,招商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高低与否。
面对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压力,面对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竞争态势,我市的选择是:抓好开放招商,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资源,实现跨越、抢占先机。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市聚焦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城市,深入开展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主导产业更加突出。龙蟒佰利联围绕钛、锆、钒、铁等一系列新材料、新元素,谋划了钛合金、分布式能源和氧化锆等项目,打造了钛锆新材料产业园。
——集群发展更加明显。中原内配建设了一系列配套工厂、协作工厂,打造了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吸引了像御捷电动车等外地的相关项目向孟州转移,集群发展态势明显。
——专业招商更加有效。温县聘请郑州专业的产业园区运营团队,准确把握企业和园区双方的需求,设立金水飞地产业园,出台配套的各项政策,两年内促成36家企业落户园区。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于受历史客观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先进地市相比,还没有从根本上形成大开放、大招商的局面,尤其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还在沿用老办法、老经验,对如何高质量推进开放招商准备不足,缺乏新的理念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方法对路,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好方法往往来源于学习、思考和实践,有时也有鉴于经验和教训。实践中,我市正在探索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四种模式,且受益匪浅。
委托运营商和中介,精准发力,专业招商
术业有专攻,人们常说专业人干专业事。相较于政府部门,运营商和中介机构不仅熟悉当地产业发展,还拥有丰厚的企业资源,可以有效促进更大范围的项目联动、区域联动、服务联动,实现有效运转,加速项目落地。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专业性强、实效性强、连贯性强,对于招商人员掌握信息、处理细节等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修武县组建12人的招商小分队,长年进行专班招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沁阳的蛮蛮云,近年来发展迅猛,由一期200个机柜,发展到二期的2000个机柜。尤其令人击节称赞的是,蛮蛮云通过引进高军良这位业界精英,两年来招引和光光电等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可期的未来还将引进京东、亚马逊等知名电商企业。
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内引外联,延链补链强链
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是提升综合竞争力、推进发展向高级阶段迈进的必然过程。
实践之中,我市按照“围绕一个龙头优势企业、建设一批配套企业、建成一个工业园区、打造一个千亿产业集群”的思路,在强龙头、壮集群、促集聚上突破明显。
业界龙头中原内配,瞄准业内领先的德国莱茵金属集团长达6年时间,努力向上下游延伸,产品由汽缸套到活塞,再到活塞环,再到钢制活塞毛坯,目前正与莱茵金属集团谋划,合作锻件、军工、电子、智能汽车等项目。
怀川人耳熟能详的龙蟒佰利联,由一个硫化矿升级到生产钛白粉,先是上演“蛇吞象”并购龙蟒钛业,进而又瞄准海绵钛、钛合金和氧化锆、手机背板两个相关产业进行延链补链,在丰富产品、扩大产能的同时,把所有资源吃干榨净,实现了内部循环发展。
目前,我市正在围绕主导产业成龙配套,加快实现由发展单个企业向打造产业链转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形成集群优势,努力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千亿产业集聚区。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的“雁阵效应”,加快推进大企业集团培育“1020”工程,鼓励有实力的骨干企业走出去、请进来,通过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厚植一批发展态势好、竞争能力强、主业优势明显、带动能力突出的大企业集团。
错位发展,借船出海,承接产业转移
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产业发展功能定位是关键。目前,郑州要强化国际物流、创业创新、对外开放、金融商贸功能,我市要建设新型工业城市和国内知名山水旅游目的地,各有千秋、互为补充、合则双赢。我市当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在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中寻觅商机。
武陟县作为郑焦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充分发挥紧邻郑州的地缘优势,坚持先做环境后招商,规划建设华夏幸福武陟产业新城,两年完成公共基础设施投入25亿元,起步区2平方公里底板已经形成,目前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近60亿元,持续打造高端装备、现代食品、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业4个产业集群,最近又利用郑州严格空域管理的机会,聚焦无人机产业招商,与兰旗航空、亚柏航空等4家无人机项目达成投资意向,在郑焦深度融合中下了一步先手棋。目前,武陟县招商100多家,70%都是从郑州溢出的,错位发展效果明显。
温县的新兴科技产业园,抓住郑州城市功能升级、工业发展空间受挤压的机会,与金水区合作,瞄准水泵制造行业,先后引进了天海水利、汇泉泵业、镜蓉泵业等项目,在大家围绕制造业抢资源、争市场的同时,错位发展,聚焦泵业、深耕泵业,打造泵业基地,将生产全产业链20多种产品,既承接了金水区外迁企业,又促进了温县的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我市和郑州市签署了郑焦融合发展总体框架协议,标志着郑焦融合发展进入了新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当务之急,则是紧紧抓住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焦深度融合发展等重大机遇,按照协同、互补、共享、融合的原则,秉承“只有落后的企业,没有落后的产业”的理念,积极主动做好郑州外溢企业的承接工作,争取更多企业、项目、基地落户,加快延链补链,力促产业规模壮大、上档升级。
用足用活政策,同心协力,谋划项目
近期,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力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我省和我市都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文件。
我市现有民营企业1231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95.7%,有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坚定支持,有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目前,我市各县(市)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打好“四张牌”的要求,紧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紧盯产业结构的调整,紧盯项目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往深处推、往高处走、往实处做,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项目、运作项目、推进项目,加快谋划一批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市发改委牵头,学习借鉴成都发展“六大新经济形态”的超前做法,组织各县(市)区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优势产业、“三新一高”等重点,确定优先发展的十大主导产业,坚持“一个产业、一个专班、一个领导、一抓到底”。市商务局结合服务业两区建设,积极谋划十大商业项目,明确商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优势所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市工信委牵头,组织各县(市)区围绕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三大改造”,谋划十大技术改造重大项目,带动企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升级。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谋在当下,赢在未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面对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竞争态势,我们唯有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资源,加快推动开放招商向高质量迈进。期待焦作持续探索、深化招商引资“四种模式”,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这场烈火中重生,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贡献焦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