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从“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到“学深杭、促创新”,再到“学成都佛山、促转型发展”,焦作一步步找坐标、寻路径、定方略。
从环保治理、精准脱贫、绿化带征迁,到北山生态治理、棚户区改造、“四城联创”,焦作的干部走基层、解民忧、转作风、惠民生。
大干、苦干、实干、细干、巧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焦作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三年大变样。
怎能忘,面对久治不绝的“北山之痛”,我市瞄准病根,重拳出击,打响了北部山区生态保护攻坚战,仅用40天就取缔非法采矿点413个、非法加工点1028个、非煤矿山企业63家,并颁布了首部地方性法规《焦作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编制完成了《焦作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北山顽疾一举根治。
怎能忘,面对顽疾积弊的“污染围城”,我市知难而进,敢于亮剑,拉开了“污染围城”集中整治工作帷幕,“垃圾围城”“冶炼(土小)围城”“堆料围城”“废品围城”“涂装围城”,仅用1个多月就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2362个,取缔整顿“土小”企业、“五小”门店1172家,清运垃圾338万立方米,治理沿路卖场堆料538处,清理整顿废品收购站点480家,规范各类涂装单位、企业302家,腾出土地5552亩,全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怎能忘,面对搁置8年之久的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我市排除万难,重新启动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工作,仅用4个月就动迁群众4008户1.8万人,拆除房屋176万平方米,实现签约率、搬空率、拆除率三个100%,铸就了“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南水北调征迁焦作精神,创造了焦作城建史上的伟大奇迹。
怎能忘,面对集中清理城市欠账的“四城联创”,我市投入资金120亿元,维修改造城区主次干道48条,改造农贸市场19家、专业物贸市场10家,拆除老旧报刊亭176家、违法广告牌7600块,取缔规范占道经营、流动经营摊贩2.6万个,退路进店夜市摊点1200个,群众支持率和满意率分别由创建之初的75%、65%上升到99.38%、97.29%。
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环境变美了,生活变好了,群众最直观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发生的变化……有所希冀、有所期盼,干部群众信心倍增,全市上下精神振奋,市委用实实在在的一线工作赢得了民心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