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的“雁阵效应”,加快推进大企业集团培育“1020”工程,鼓励有实力的骨干企业走出去、请进来,通过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厚植一批发展态势好、竞争能力强、主业优势明显、带动能力突出的大企业集团。
错位发展,借船出海,承接产业转移
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产业发展功能定位是关键。目前,郑州要强化国际物流、创业创新、对外开放、金融商贸功能,我市要建设新型工业城市和国内知名山水旅游目的地,各有千秋、互为补充、合则双赢。我市当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在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中寻觅商机。
武陟县作为郑焦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充分发挥紧邻郑州的地缘优势,坚持先做环境后招商,规划建设华夏幸福武陟产业新城,两年完成公共基础设施投入25亿元,起步区2平方公里底板已经形成,目前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近60亿元,持续打造高端装备、现代食品、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业4个产业集群,最近又利用郑州严格空域管理的机会,聚焦无人机产业招商,与兰旗航空、亚柏航空等4家无人机项目达成投资意向,在郑焦深度融合中下了一步先手棋。目前,武陟县招商100多家,70%都是从郑州溢出的,错位发展效果明显。
温县的新兴科技产业园,抓住郑州城市功能升级、工业发展空间受挤压的机会,与金水区合作,瞄准水泵制造行业,先后引进了天海水利、汇泉泵业、镜蓉泵业等项目,在大家围绕制造业抢资源、争市场的同时,错位发展,聚焦泵业、深耕泵业,打造泵业基地,将生产全产业链20多种产品,既承接了金水区外迁企业,又促进了温县的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我市和郑州市签署了郑焦融合发展总体框架协议,标志着郑焦融合发展进入了新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当务之急,则是紧紧抓住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焦深度融合发展等重大机遇,按照协同、互补、共享、融合的原则,秉承“只有落后的企业,没有落后的产业”的理念,积极主动做好郑州外溢企业的承接工作,争取更多企业、项目、基地落户,加快延链补链,力促产业规模壮大、上档升级。
用足用活政策,同心协力,谋划项目
近期,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力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我省和我市都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文件。
我市现有民营企业1231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95.7%,有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坚定支持,有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目前,我市各县(市)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打好“四张牌”的要求,紧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紧盯产业结构的调整,紧盯项目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往深处推、往高处走、往实处做,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项目、运作项目、推进项目,加快谋划一批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市发改委牵头,学习借鉴成都发展“六大新经济形态”的超前做法,组织各县(市)区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优势产业、“三新一高”等重点,确定优先发展的十大主导产业,坚持“一个产业、一个专班、一个领导、一抓到底”。市商务局结合服务业两区建设,积极谋划十大商业项目,明确商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优势所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市工信委牵头,组织各县(市)区围绕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三大改造”,谋划十大技术改造重大项目,带动企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升级。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谋在当下,赢在未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面对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竞争态势,我们唯有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资源,加快推动开放招商向高质量迈进。期待焦作持续探索、深化招商引资“四种模式”,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这场烈火中重生,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贡献焦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