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州市法院执行局有这样一位执行法官,从执行新兵到团队“领头羊”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通过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创新,把一个“松散软”的“后进”队伍,带成了一个“尖刀班”,卷宗“翻烧饼”现象杜绝了,20余起信访案件全部化解,全局一半以上的财产处置案件被消化,500余起案件被执结……他就是该院执行局第三执行团队负责人毛方周。
2009年,毛方周到孟州市法院工作,先后在办公室、立案庭、审管办等部门工作。毛方周是个有心人,在审管办时,他留意每起案件的办理情况,了解每个法官的办案方法和特点,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6年5月,毛方周调入谷旦法庭工作。一到法庭,他就像“开了挂”一样,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办理了200余起案件,办案数量名列全院前茅。
今年3月,毛方周被抽调到执行局工作,成为第三执行团队负责人。上任后,他迅速进入状态,在不断学习的同时,狠抓规范执行,对签发的每一起案件都认真、细致地审阅。
“刚开始,我发现团队人少、设备少,办公设施简陋,大家的职责和分工不明确,导致办案效率和积极性不高。”毛方周告诉记者。发现这一问题后,他迅速采取措施,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法,打破以前的条条框框,建立了一套执行“流水生产线”,将过于集中的权力分解,让每一名团队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
毛方周设计了执行卷宗流转登记表,要求执行案件严格按照卷宗流转程序和时间节点进行。立案后,毛方周负责登记接收,并在当天分派出去;负责网络查控和冻结的人员要在3日内完成相关工作并向下流转;送达组的人员要在5日内完成送达,并由内勤将卷宗移交具体承办人;承办人负责案件的执行,直到结案。
为了杜绝卷宗“翻烧饼”的现象发生,卷宗在归档前,毛方周和团队其他成员要反反复复检查3遍以上,确保每一个执行程序无遗漏、每一个证据准确体现、每一个名字都签署到位。
在毛方周的带领下,第三执行团队的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全面转变,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今年3月份至今,该团队共结案500余起。
毛方周负责的辖区属于城区,人口多、案件多,最难啃的财产处置案件更是家常便饭,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类案件要占到他精力的70%。“财产处置要经过查封、评估、拍卖、变卖、交付、领取执行款等15个流程节点,如果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也需要半年的时间。”毛方周说。
毛方周曾经办理了一起比较复杂的财产处置案件。被执行人张某拒不配合执行,法院依法对其住房进行查封,并警告其再抗拒执行将依法拍卖住房。然而,张某置之不理。“我们选鉴定机构、出鉴定报告、送达鉴定结果,没有异议后上网拍卖。第一次流拍,第二次才成交。成交后,由于该房产是分期付款,还欠银行十几万元。于是,先把银行的钱还上,才取回抵押手续。等到腾房时,发现这是张某唯一的住所,我们又协商申请执行人每年给张某6000元,共6年的租房费用。后来,张某又说整体厨房、家具等无法搬走,要求折价处理。我们又继续做申请执行人的工作,让其购买。腾房后,还要下裁定,到房管中心过户,所有程序办完才算结束。”毛方周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手续,每一个手续都需要送达,这一起案件仅送达相关手续就前前后后跑了十几次,整个案件全部办完用了一年时间。
在毛方周看来,财产处置案件虽然费时间、费精力,但他们必须尽全力帮助申请人结案。截至目前,毛方周共拍卖房产90余套,价值3000万余元。
“我们在工作中热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群众就会对我们多一分理解和支持,顾虑和误解也就少一些。”毛方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到执行局后,陆陆续续的信访案件都移交了过来,通过毛方周和其团队成员的努力,20余起信访案件全部化解。
接手信访案件后,毛方周第一时间了解案件情况,查找被执行人身在何处、有什么财产可以处置,申请人提供的线索会尽快跟踪核实、申请人的合理诉求会抓紧落实,案件有何进展也都随时告知申请人。
有一起10余年的信访案件在毛方周手中圆满化解。毛方周接待了李某后,向其表态:“我需要深入了解案情,两天后你过来,我给你答复。”两天后,李某再次来到执行局,毛方周直接安排人员与李某一起前往沁阳市找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是沁阳市一家村办企业,已经倒闭,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进了“死胡同”。毛方周不放弃,找到该企业法人。交谈中,毛方周得知该企业属于村集体产业后,于是找到村两委。通过做工作,村两委愿意为该企业偿还债务,并当场把4万元欠款归还申请人。
毛方周说,解决执行难的道路任重道远,今后,他将继续带领他的执行团队克难攻坚、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