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站区环卫处公厕管理员程冬梅救助癫痫病发病男子的爱心故事在11月27日《焦作日报》第八版、12月5日及12月13日《焦作日报》头版相继报道后,在全市引起广泛热议。当一些人还在为“扶”与“不扶”困惑的时候,程冬梅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伸出了救助之手,展现了人间温暖。
面对市民的纷纷点赞,程冬梅再三说,她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情,如果其他人遇到也会这么做的。
类似这些暖心的故事,在中站区环卫处还有很多,环卫工人用朴实的行动绘出了最美群像。
拾金不昧彰显美德
中站区环卫处办公室的墙上挂了许多锦旗。该处办公室主任刘蓉瑾说,这些锦旗大多是环卫工人拾金不昧后失主送来的。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环卫工人经常在街上捡到钱包、手机等,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归还失主。
今年54岁的环卫工人祁秀花不仅敬业,而且拥有拾金不昧的好品德。2016年3月,她在跃进路清扫时拾到一个黑色钱包,里面装有900余元现金和几张银行卡。“我第一反应就是钱包对失主很重要,丢了一定很着急,必须尽早联系失主。”祁秀花告诉记者。经四处打听,她找到了失主。失主感动得拿出500元作为感谢,她却一口拒绝。
环卫工人韩如意在今年春节期间清扫怡光路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男子骑电动车跌倒在地。待她慌慌张张跑过去时,男子已经离开,地上有一部手机。韩如意拾起后在寒风中等了近一个小时,直到失主来认领。“他的手机是智能手机,我不会用,也不会打开,只能硬等。”韩如意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
“这些环卫工人有很多是失业人员,每月领1720元全省最低工资,家境普遍不宽裕。但是,他们都能守住道德底线,拾到钱物后能物归原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站区环卫处主任仝复宝说。
爱岗敬业忠于职责
中站区的大街小巷,路面整洁,果皮箱摆放有序,公厕干净卫生……这一切都凝聚着环卫工人的汗水。
据了解,该区环卫工人每天3时开始清扫,一直要忙到6时才下班。负责怡光南路保洁工作的魏喜梅是清洁小组的组长,6时下班后还要在路上帮其他工人再干点活,长年累月如此。只要在沿路发现有保洁人员的工作还没有完成,她就立即拿起工具在道路的另一头帮着清扫。魏喜梅从不第一个下班回家,劳动的队伍里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为了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中站区环卫处大力发展机械化清扫。5时开始,全区的多功能洗扫车、高压冲洗车等集中对城区道路进行洗扫作业。负责紫荆路洗扫作业的该处机械化清扫队的马保才被誉为“最慢机车手”,3公里长的路段,为了保证作业质量,他硬是开着洗扫车反反复复连续作业两个多小时。“环卫工人露天工作很辛苦,我开车尽量多过几遍路面,把路上难扫的边角都清扫到,让工人们工作时少弯腰。”马保才说。其他环卫工人了解到他这分心意后,纷纷点赞“好暖心”。
“环卫群像”扮美中站
日前,中站区委书记董红倜作出批示,要求全区向中站区环卫处铁路南公厕管理员程冬梅学习。
“我们的环卫大家庭由很多个‘程冬梅’组成,如此,我们的街道才更加美丽。”仝复宝说。
在全体环卫工人的齐心协力下,中站区环卫处今年在全市“四城联创”工作中6次荣登“四城联创”红榜,在全市“四城联创”集中攻坚环卫系统排序中排第一名。在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该处定期举办道德讲堂、志愿者服务、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积极引导全体员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涌现出大批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员工,该处也连续3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10年被省住建厅评为“河南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今年10月,该处被市城管局授予“全市环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其中魏喜梅、马保才等7名环卫工人被授予“全市环境卫生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王冬云、祁秀花被授予“焦作市‘十佳’最美环卫女工”荣誉称号。